内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
内痔疮与直肠癌在发病年龄、症状表现、直肠指检、内镜检查及病理性质上有区别,内痔疮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属良性病变,便血鲜红不与粪便混合,排便习惯改变不明显,直肠指检一般不触及肿物,内镜见直肠黏膜下曲张静脉团;直肠癌多在40岁以上发病且有年轻化趋势,属恶性肿瘤,便血暗红常混黏液脓液且与粪便混合,早期有排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可触及坚硬不光滑肿物,内镜见直肠腔内肿瘤占位伴糜烂出血等,取组织活检可明确病理。
一、发病年龄
内痔疮: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
直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风险有所差异,男性和女性在40岁后均需关注直肠癌的筛查等情况。
二、症状表现
1.便血情况
内痔疮:便血一般为鲜红色,多在排便后滴沥而下,或便纸上有血,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便血与粪便不混合。这是因为内痔疮是直肠下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排便时摩擦导致静脉破裂出血。不同生活方式下,如长期久坐、便秘的人更容易诱发内痔疮出血。
直肠癌:便血多为暗红色,可混有黏液或脓液,便血常与粪便相混合。这是由于癌肿表面溃烂,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并与肠道分泌物混合所致。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的人群,患直肠癌出现便血的风险相对较高。
2.排便习惯改变
内痔疮:一般排便习惯改变不明显,除非内痔疮伴有感染等情况,可能会有排便不适感,但很少出现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减少等明显的排便习惯大的改变。
直肠癌: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是因为癌肿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即直系亲属中有直肠癌患者的人,相对更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癌相关症状。
3.肿物脱出
内痔疮:Ⅱ、Ⅲ度内痔疮可出现肿物脱出,初期排便时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
直肠癌:肿物脱出多为癌肿组织,脱出物一般不能自行回纳,且质地较硬,表面多有坏死、溃烂等表现。
三、直肠指检
内痔疮:直肠指检时一般不能触及肿物,若内痔疮有血栓形成等情况,可触及质软、有压痛的肿物。
直肠癌: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约70%-80%的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的肿物,指套可染有血迹、黏液等。不同年龄人群进行直肠指检的频率不同,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指检作为常规筛查项目。
四、内镜检查
内痔疮:肛门镜或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黏膜下曲张的静脉团,呈暗红色或青紫色,表面光滑。
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可见直肠腔内有肿瘤占位,肿瘤形态多样,如菜花状、溃疡型等,肿瘤表面常伴有糜烂、出血、坏死等,取组织活检可明确病理诊断。对于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若怀疑有直肠病变,都应及时进行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病理性质
内痔疮:不属于肿瘤,是良性病变,是由于直肠肛管部位的静脉回流受阻、曲张形成的静脉团。
直肠癌:是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会破坏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