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后需进行清洁间歇导尿训练,根据残余尿量定导尿间隔,操作要无菌轻柔;排便训练包括定时排便(选早餐后半小时,注意清洁等)和肠道按摩(顺时针按摩腹部);膀胱反射训练有手法刺激(叩击法、挤压法)和电刺激疗法(专业操作及注意事项);还需注意皮肤护理、心理关怀和定期复查。
一、清洁间歇导尿训练
1.适用情况:适用于截瘫后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能帮助规律排空膀胱,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一般根据病人残余尿量来决定导尿间隔时间,若残余尿量在100-300ml,可每4-6小时导尿一次。
2.操作要点: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操作前洗净双手,用温水清洁外阴部,然后将导尿管缓慢插入尿道,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约2-3cm,将尿液引出。操作过程中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二、排便训练
1.定时排便
时间选择:可选择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此时胃肠蠕动较活跃,容易引发排便反射。对于截瘫病人,每天固定这个时间坐于便器上,每次坚持10-15分钟,逐渐培养排便反射。
注意事项:对于女性截瘫病人,要特别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家属可协助其调整到合适的排便姿势,确保安全。
2.肠道按摩
按摩方法: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对腹部造成损伤。对于有骨质疏松等病史的截瘫病人,更要注意按摩力度的控制。
三、膀胱反射训练
1.手法刺激
叩击法:家属或病人自己用手指叩击耻骨上区,每次叩击100-200次,每天3-4次。通过叩击刺激膀胱,促进膀胱收缩。但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截瘫病人,要避免过度用力叩击,防止引起骨折等并发症。
挤压法:双手从病人下腹两侧向膀胱部位轻轻挤压,每次挤压持续10-1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这种方法可以协助膀胱排空尿液,在挤压过程中要注意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2.电刺激疗法
原理及应用:利用电刺激来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膀胱排尿。可以在专业康复机构由康复治疗师操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电刺激的参数。电刺激疗法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且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的病人要谨慎使用,避免电刺激对植入物产生不良影响。
四、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在进行大小便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尿垫等。因为截瘫病人皮肤感觉减退,容易发生压疮和皮肤感染,尤其是女性病人更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向上蔓延。
2.心理关怀:截瘫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进行大小便训练时,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例如,对于情绪低落的病人,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以更好地配合训练。
3.定期复查:截瘫病人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尿常规等检查,了解膀胱、肾脏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截瘫病人,更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因为基础病史可能会影响大小便训练后的康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