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怎么办
对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有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观察等待适用于轻度且无症状或症状轻的儿童,需关注相关情况;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及全身用抗生素;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反复中耳炎、反复扁桃体炎等,手术方式多样,术后需注意护理及特殊人群相关事项。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因为其腺样体可能会在青春期前逐渐萎缩。例如,仅有轻度鼻塞,不影响睡眠和呼吸,也无反复中耳炎等情况时可先观察。此阶段需关注儿童的呼吸、睡眠、吞咽等情况,定期随访评估腺样体大小和症状变化。
2.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儿童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可能加重呼吸道症状的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需更密切观察,因为腺样体肥大可能影响呼吸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存在鼻塞、流涕等症状,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缩小腺样体体积。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范围,一般2岁以上儿童可谨慎使用,使用时需遵循医嘱,关注可能出现的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
鼻用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因素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如同时有过敏性鼻炎表现,可使用鼻用抗组胺药,能减轻鼻黏膜水肿和过敏相关症状,但同样需考虑儿童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
2.全身用药:
抗生素:如果扁桃体腺样体肥大伴有细菌感染,如反复化脓性扁桃体炎等情况,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适抗生素。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当扁桃体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时可考虑使用。
三、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出现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经多导睡眠图等检查确诊,且腺样体堵塞后鼻孔面积>2/3等情况时,应考虑手术。例如,儿童夜间频繁憋醒,影响生长发育和学习时需手术干预。
反复中耳炎: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导致反复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如多次鼓膜穿刺抽液等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因为腺样体肥大可能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通气引流。
反复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每年发作>7次,或连续2年每年发作>5次,或存在扁桃体周围脓肿等情况,且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时,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切除术,可通过传统的剥离法、挤切法等,也可采用内镜辅助下的手术方式,相对创伤较小。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儿童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温凉软食为主。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婴幼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儿的全身状况。如存在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等情况,手术需更加谨慎。对于女性儿童,要考虑到手术对日后可能的影响,如青春期后的发声等,但一般来说规范手术对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要关注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因为手术可能会在短期内影响儿童的进食和营养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