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和昏迷期,前驱期有轻微性格行为改变、行为异常;昏迷前期有意识错乱、行为失常、睡眠障碍;昏睡期呈昏睡状态、神经体征明显;昏迷期完全昏迷,有不同程度反应及体征变化,各期表现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不同情况患者表现有差异但都需重视护理与救治。
一、前驱期
1.轻微性格行为改变:多见于慢性肝病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症状常较为隐匿,易被忽视。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大、长期饮酒导致肝硬化等情况的患者,需密切关注其日常行为表现。例如,原本性格开朗的患者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原本生活能自理的患者开始出现随地大小便等情况,都可能是肝性脑病前驱期的表现。
2.行为异常:可出现行为上的异常,如欣快、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部分患者会有睡眠倒错,即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在性别方面,不同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可能因自身情绪感知特点,其性格行为改变可能更易被周围人察觉。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增加肝性脑病发生风险,在前驱期这些行为异常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二、昏迷前期
1.意识错乱、行为失常:患者意识错乱明显,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周围环境认识模糊,不能完成简单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棒摆图案等)。行为上表现为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等,例如说话语无伦次,书写的字难以辨认等。此阶段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且病情处于进展期的患者,如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特别留意其精神状态变化。
2.睡眠障碍:睡眠障碍进一步加重,可出现失眠或嗜睡等情况。对于有长期肝病病史、生活作息本就不规律的患者,此阶段睡眠障碍可能更为突出。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昏迷前期可能更容易出现精神及睡眠方面的明显异常,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病情变化的耐受性较差。
三、昏睡期
1.昏睡: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被唤醒,唤醒后能回答简单问题,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此阶段患者的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对于患有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昏睡状态可能会影响其身体的整体状况,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2.神经体征明显: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对于女性患者,在昏睡期可能因身体相对虚弱,更需要精心护理,防止因昏睡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四、昏迷期
1.昏迷:患者完全昏迷,不能被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此阶段对于任何患者都是病情较为危重的阶段,尤其是对于有严重肝病基础的患者,如暴发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患者,昏迷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年龄较小的患者若发生肝性脑病昏迷,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且复杂,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医疗护理。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且处于昏迷期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脑电活动等各项指标,积极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