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
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因素相关,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感染因皮肤破损病原体易入侵且局部免疫功能低下,不同年龄、性别的糖尿病足患者有不同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者更需严格控糖和加强足部护理,特殊人群需家人协助或监督做好足部相关工作
一、神经病变因素
1.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受损后,患者对足部的温度、疼痛、压力等感觉减退或消失。例如,患者可能察觉不到足部微小的创伤,如鞋子里的小石子摩擦、脚部长期受压等情况,从而不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皮肤损伤,进而容易引发溃疡。据相关研究显示,约5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神经病变。
2.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皮肤的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干燥的皮肤更容易出现破损,为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通道。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还会使足部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影响足部的血液供应,进一步降低足部的防御能力。
二、血管病变因素
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糖、脂肪代谢紊乱,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血液供应减少。当足部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其修复能力下降,一旦出现微小损伤,就难以愈合,进而发展为溃疡。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约70%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动脉病变。
2.微循环障碍: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也是导致足部溃疡和感染的重要因素。微循环障碍会使局部组织的氧供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组织的修复。而且,微循环障碍还会使局部的免疫功能降低,不利于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容易引发感染。
三、感染因素
1.皮肤破损后病原体易入侵: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血管病变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容易出现皮肤破损,而破损的皮肤为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提供了良好的入侵途径。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足部破损处定植后,迅速繁殖,引发感染。一旦感染发生,又会进一步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破坏组织,使溃疡难以愈合,形成恶性循环。
2.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全身免疫功能的异常,而足部局部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下降,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降低等,使得局部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扩散。
对于不同年龄的糖尿病足患者,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神经和血管病变往往更为严重,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足部情况;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糖尿病足,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处理上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生长发育及采取更温和有效的措施保护足部。女性糖尿病足患者在日常穿着等方面可能更注重美观,但需提醒选择合适的鞋子以避免足部受压等情况。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神经和血管病变发生的概率更高,更应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行动不便,需家人协助做好足部检查和护理;儿童糖尿病足患者需在家长监督下规范治疗和护理足部,确保足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