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有排尿困难、疼痛、血尿、尿道压痛及硬结等,诊断可通过尿道X线平片、超声检查、尿道镜检查等,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大量饮水等)和手术治疗(尿道外口切开取石术、尿道内切开取石术等)
一、尿道结石的定义
尿道结石是指在尿道内形成的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尿道结石较少见,多在尿道内原发,与尿道狭窄、感染、潴留性囊肿、黏膜损伤、尿道憩室或尿道异物等因素有关;继发性尿道结石是指来自泌尿系统,尤其是膀胱的结石,经尿道排出过程中停留在尿道内所致。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男性尿道较长且有尿道外口、尿道膜部等狭窄部位,同时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在男性中相对常见,易导致尿液潴留,增加结石形成风险,所以男性尿道结石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原因有所差异,例如儿童尿道结石多与先天性尿道畸形等因素相关,而中老年男性尿道结石可能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密切相关。
生活方式:饮水过少会使尿液中矿物质浓度升高,增加结石形成几率;长期高蛋白、高糖、高钙饮食也可能影响尿液成分,促进结石形成;缺乏运动的人群,尿液中晶体物质易沉积,增加尿道结石发生风险。
病史: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患者,炎症刺激会改变尿道内环境,有利于结石形成;有泌尿系统结石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尿道结石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患有尿道狭窄的患者,尿液排出不畅,容易导致结石在尿道内停留并生长。
三、临床表现
排尿困难:结石在尿道内梗阻,可导致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甚至出现尿流中断现象。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不安,牵扯阴茎等。
疼痛:可表现为尿道刺痛或钝痛,前尿道结石疼痛部位多在阴茎头部或尿道外口部位,后尿道结石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或阴囊部。当结石并发感染时,局部疼痛会加剧。
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见肉眼血尿,排尿终末时血尿可能较为明显,这是由于结石摩擦尿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出血所致。
尿道压痛及硬结:触诊时,前尿道结石可沿尿道触及硬结,有明显压痛;后尿道结石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尿道X线平片:大部分尿道结石可通过X线平片确诊,能显示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但对于阴性结石(即X线不能显示的结石)需进一步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检查尿道结石,尤其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发现尿道内的强回声光团及后方的声影。
尿道镜检查:对于X线平片未显示结石、临床高度怀疑尿道结石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采用尿道镜检查,不仅能直接观察到结石,还可同时进行取石等治疗操作。
五、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表面光滑、尿道无严重狭窄且未合并感染的患者。可通过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促进小结石自行排出;对于一些特定成分的结石,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辅助排石等,但需密切观察排石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治疗:
尿道外口切开取石术:适用于位于尿道外口的结石,在局部麻醉下,将尿道外口切开,取出结石。
尿道内切开取石术:对于尿道狭窄合并结石的患者,可在尿道镜下将狭窄部位切开,同时取出结石;对于较大的尿道结石,可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激光碎石等方法将结石击碎后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