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是什么引起的
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先天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或肿瘤)以及局部抵抗力降低(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它常存在于肠道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损伤时,容易侵入尿道引发感染。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更容易被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污染而发生尿道炎。
淋病奈瑟菌也是导致尿道炎的重要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淋病性尿道炎,在性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等支原体、衣原体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类病原体感染后,症状相对淋病可能较轻,但也会导致尿道不适、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在年轻人中的感染率较高,尤其在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中风险增加。
3.其他病原体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也可能引起尿道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真菌在尿道内大量繁殖,破坏尿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进行尿道器械检查,如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等时,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使尿道的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容易让病原体侵入引发尿道炎。例如,在进行膀胱镜检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尿道炎症反应,这是因为检查过程中对尿道黏膜造成了机械性损伤。
2.性生活损伤
不恰当的性生活方式,如性生活过于剧烈等,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的微小损伤,为病原体的入侵创造条件。尤其是女性,性生活时的机械刺激更容易损伤尿道局部黏膜,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
三、尿道梗阻
1.先天性尿道狭窄
先天性尿道狭窄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尿道管腔狭窄,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潴留,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道炎。这种情况在儿童中也可能存在,由于尿道狭窄,尿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尿道黏膜,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2.尿道结石或肿瘤
尿道结石会阻塞尿道,使尿液排出不畅,尿液中的细菌容易在局部繁殖,引起尿道炎。尿道肿瘤也会导致尿道梗阻,进而引发尿道的炎症反应。例如,尿道结石患者,结石部位的尿道黏膜长期受到尿液的刺激和细菌的感染,容易发生尿道炎。
四、局部抵抗力降低
1.年龄因素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项功能衰退,局部免疫力下降,尿道黏膜萎缩等,更容易发生尿道炎。例如,老年男性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尿道梗阻,同时自身抵抗力降低,使得尿道炎的发病几率增加。而婴幼儿尿道短,局部防御功能不完善,也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尿道炎。
2.疾病因素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容易发生尿道炎,且病情相对较难控制,容易反复发作。此外,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大幅下降,也容易发生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尿道炎。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尿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增加,同时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从而增加尿道炎的发病风险。另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的清洁,细菌容易滋生,也会增加尿道炎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