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疮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外痔疮主要有以下症状:疼痛,外痔疮发生血栓形成、嵌顿或炎症时会明显疼痛,长期久坐、便秘等会增加风险;肿物脱出,初发时较小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推甚至无法回纳,妊娠等特殊时期易加重;瘙痒,因痔核脱出刺激致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不注意清洁会加重;便血,排便时出血,鲜红色,长期饮酒等会加重;肛门不适,有异物感、坠胀感等,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加重。

疼痛:当外痔疮发生血栓形成、嵌顿或炎症时,会引起明显疼痛。例如,发生血栓性外痔疮时,患者会突然感到肛门处有一肿物,疼痛较为剧烈,尤其在行走、排便等压迫到患处时,疼痛会加重。这种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局部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局部病理改变导致的神经刺激症状。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便秘等情况会增加外痔疮疼痛的发生风险,因为这些因素会加重肛门局部的压力和血液循环障碍。有痔疮病史的人群,外痔疮疼痛更容易复发或加重。

肿物脱出:初发时外痔疮肿物较小,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肿物脱出后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例如,患者在排便后可能会发现肛门有肿物突出,开始时可能在便后休息片刻能自行回缩,后期可能需要用手辅助才能回纳,严重时肿物一直脱出在外。年龄因素可能影响对肿物脱出的耐受程度,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对肿物脱出带来的不适更敏感。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腹压增加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外痔疮肿物脱出加重的情况。生活方式上,频繁的腹压增加动作,如长期咳嗽、用力排便等,会促进外痔疮肿物脱出。有外痔疮病史的人群,肿物脱出是常见的进展性表现。

瘙痒:外痔疮患者常伴有肛门瘙痒症状,是由于痔核脱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导致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肛门周围,长期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瘙痒带来的困扰不同,儿童可能因瘙痒影响活动和睡眠,老年人可能因皮肤敏感度等因素对瘙痒的感受和耐受也有差异。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局部皮肤环境改变,可能会加重瘙痒症状。生活方式中,不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卫生,会使瘙痒情况加重,有外痔疮病史的人群,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更容易出现瘙痒症状。

便血:便血特点为排便时出血,一般为鲜红色,出血量可多可少,有的仅在便纸上有少量血迹,有的则是滴血甚至喷射状出血。比如,排便结束后发现马桶内有明显的鲜血,或者擦拭大便的纸巾上有鲜血痕迹。年龄对便血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同年龄段常见病因的差异,但外痔疮导致的便血一般以鲜红色为主。女性在妊娠时,由于腹压增加等因素,可能会使外痔疮便血情况加重。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刺激肛门局部血管,加重便血症状。有外痔疮病史的人群,便血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

肛门不适:患者会感觉肛门有异物感、坠胀感等。例如,总觉得肛门处有东西存在,有下坠感,尤其是在排便后这种感觉可能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对肛门不适的感知和描述方式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难以准确表达,但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等情况。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和局部充血等因素,可能会使肛门不适症状加重。生活方式中,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会加重肛门的坠胀等不适感觉,有外痔疮病史的人群,肛门不适是较为常见的伴随症状。

了解疾病
便血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只是一个症状,并非一种疾病。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