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外痔疮怎么回事
血栓外痔疮是外痔的一种,因肛门周围皮下静脉丛急性血栓形成致肛缘有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其病因包括不良排便习惯、久坐久站、妊娠、饮食因素等,临床表现有疼痛、肿物、坠胀感,可通过肛门视诊等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方式,预防需养成良好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注意饮食等,不同人群需依自身特点采取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一、定义与位置
血栓外痔疮是外痔的一种类型,是因肛门周围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急性血栓形成,从而在肛缘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外痔位于齿线以下,由肛管皮肤覆盖。
二、病因
1.不良排便习惯:长期便秘或腹泻,排便时过度用力,会导致肛门局部静脉丛压力增高,容易引发静脉丛破裂出血,进而形成血栓。比如一些老年人因胃肠蠕动慢易便秘,就较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若有腹泻且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久坐或久站的姿势,会影响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使静脉回流受阻,增加血栓外痔疮的发生几率。像一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群,长时间坐着,以及一些需要久站工作的人,都是高发人群。
3.妊娠:女性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压迫盆腔静脉,导致肛门周围静脉丛血液循环障碍,同时孕期活动量相对减少,也易引发血栓外痔疮。
4.饮食因素:长期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肛门局部,使肛门周围血管扩张,容易诱发血栓外痔疮。例如经常大量食用辣椒、花椒等食物的人群。
三、临床表现
1.疼痛:通常疼痛较为明显,患者可感觉肛缘有突发的肿物,且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尤其是在行走、排便或坐下时,疼痛会加重。比如患者行走时会因肿物摩擦或压迫而感到疼痛难忍。
2.肿物:肛缘可摸到暗紫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质地较硬,有的可活动,有的则固定。患者自己能明显感觉到肛门处有异物感。
3.坠胀感:部分患者会有肛门坠胀不适的感觉,总觉得肛门有东西堵塞,排便后这种坠胀感可能仍无法缓解。
四、诊断方法
1.肛门视诊: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肛门周围,可直接看到肛缘是否有肿物,以及肿物的颜色、形态等情况。例如能清晰看到暗紫色的血栓性肿物。
2.直肠指诊:虽然血栓外痔疮一般通过视诊即可初步诊断,但直肠指诊可排除其他直肠内病变,同时了解肛门周围组织的情况。不过对于血栓外痔疮本身,视诊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局部坐浴,使用温水或中药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手术治疗:如果血栓较大、疼痛剧烈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血栓外痔剥离术,将血栓取出,从而缓解症状。
2.预防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避免便秘和腹泻。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来调节肠道功能。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如芹菜、菠菜等,以及适量的水果,如香蕉等。
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改变体位,适当进行活动,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比如久坐办公室的人,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总之,血栓外痔疮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肛门周围静脉丛血栓形成引起的,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该疾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