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什么
手腕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分为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手指屈伸、肩部钟摆及肘部屈伸活动;中期开展腕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后期进行精细动作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不同年龄、状况患者训练需考虑自身特点调整。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活动
骨折后早期,可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练习。这有助于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缓慢地将手指伸直,然后再弯曲,每次每个手指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手部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应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轻柔地进行手指活动,避免因用力不当造成二次损伤;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关节灵活性较差的特点,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2.肩部和肘部活动
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患者弯腰,使受伤的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左右摆动,以及圆周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同时,肘部可进行简单的屈伸活动,如缓慢弯曲肘部,再伸直,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肩部和肘部活动可以防止这些部位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活动强度,比如年轻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幅度和频率,而老年患者需控制在合适范围。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2-6周)
1.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逐渐开始腕关节的屈伸和旋转活动。腕关节屈伸时,缓慢将手腕向上弯曲(背伸),再向下弯曲(掌屈),每次每个方向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腕关节旋转时,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动作,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组。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可能存在神经病变等情况,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更加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神经敏感性问题导致损伤;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关注腕关节的承受能力,防止过度训练影响骨折愈合。
2.肌肉力量训练
可以进行简单的握力训练,使用握力器进行锻炼,每次握力器捏紧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同时,也可以进行前臂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用力收缩前臂肌肉,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的肌肉力量基础不同,儿童患者可选择适合其力量水平的小阻力握力器进行训练,而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肌肉萎缩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精细动作训练
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练习,如捡豆子、穿珠子等。这有助于恢复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开始时可以选择较大的豆子或珠子,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减小难度。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由于吸烟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康复效果,在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可适当增加康复训练的频率来弥补可能的血液循环不良影响;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平时有美甲等习惯,在康复训练期间要暂时去除美甲,避免影响手部感觉和操作的准确性。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活动,如穿衣、洗漱、写字等。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要领,以保证骨折部位不再受到损伤。对于从事需要频繁使用手腕工作的患者,在康复后期要逐渐过渡到恢复工作相关的手部活动,但要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高风险的手部工作,应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评估逐步恢复工作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