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分型
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方式,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经股骨颈、股骨颈基底骨折;按X线表现的Pauwels分型分为I型(Pauwels角小于30°的外展型)、II型(Pauwels角30°-50°的中间型)、III型(Pauwels角大于50°的内收型);按Garden分型分为I型(不完全骨折、稳定型)、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III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IV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头血供破坏极大)。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此型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破坏最大,因为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关节囊外的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经股骨颈基底进入股骨头,而股骨头下骨折会严重损伤这些供血血管,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极高,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时,轻微外伤即可发生。
2.经股骨颈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其对血供的破坏程度介于股骨头下骨折和基底骨折之间,血供部分受损,也有一定的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
3.股骨颈基底骨折
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此型骨折部位血供破坏最小,骨折愈合相对容易,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较低。
二、按X线表现分型(Pauwels分型)
1.I型
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Pauwels角)小于30°。属于外展型骨折,骨折端剪力小,稳定性较好,血供破坏相对较轻,愈合机会较大,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有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尤其对于老年患者,需注意骨质疏松等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2.II型
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Pauwels角)在30°-50°之间。属于中间型骨折,剪力作用介于I型和III型之间,稳定性不如I型,骨折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也介于两者之间,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3.III型
骨折线与水平面夹角(Pauwels角)大于50°。属于内收型骨折,骨折端剪力大,稳定性差,血供破坏较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高,治疗相对困难,对于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
三、按Garden分型
1.I型
不完全骨折,股骨头外展,骨折面部分接触,X线表现为骨折线部分可见,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属于稳定型骨折,但由于是不完全骨折,仍有进一步移位的可能,需要密切观察,对于此类骨折,要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避免骨折移位加重。
2.II型
完全骨折但无移位,骨折端完全断裂,但在X线上看不到明显的移位,此时骨折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但仍需警惕移位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或合适的固定方法,同时关注患者的全身情况,尤其是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治疗安全。
3.III型
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骨折端有部分移位,X线可见骨折端有一定程度的错位,此时骨折的稳定性较差,移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股骨头血供,增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况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
4.IV型
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头明显移位,骨折端完全错位,这种类型骨折对股骨头血供破坏极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很高,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且术后预后相对较差,对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