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肥大的治疗方法
扁桃体肥大的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分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轻度无明显症状的可观察等待,关注生活习惯等;细菌感染急性发作用抗生素,局部用含漱液;手术适用于影响呼吸、反复感染、引起并发症等情况,手术方式有剥离术和挤切术,术后儿童要注意口腔护理、饮食等。
一、观察等待
1.适用情况:对于轻度扁桃体肥大且无明显症状,不影响呼吸、吞咽及发音,也无反复感染等情况的儿童,可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例如,一些年龄较小的儿童,其扁桃体肥大可能是生理性的,随着年龄增长有自行退缩的可能。此阶段需密切关注患儿的呼吸、睡眠等情况,定期随访,观察扁桃体肥大的变化趋势。
2.注意事项:在观察等待过程中,要注意让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扁桃体感染的机会。同时,要关注患儿是否出现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进一步评估。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当扁桃体肥大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发作时,可使用抗生素。如明确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需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年龄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2.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含漱液等局部药物,如氯己定含漱液,起到清洁口腔、减轻炎症的作用。局部药物治疗相对全身用药副作用较小,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全身用药或局部症状较明显的患儿,但使用时也需按照药物说明书正确操作。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影响呼吸:当扁桃体过度肥大,阻塞气道,导致患儿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等情况,严重影响通气功能时,如经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存在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应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的张口呼吸可能会影响面部发育,出现腺样体面容等。
反复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在7次及以上,或两年内每年发作5次及以上,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例如,患儿频繁因扁桃体炎导致发热、咽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时手术切除可能是改善状况的有效方法。
引起其他并发症:扁桃体肥大引发风湿热、肾炎等全身性并发症,在炎症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此时扁桃体已成为病灶,切除病灶有助于控制全身性并发症的进展。
2.手术方式
扁桃体剥离术:是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器械将扁桃体从扁桃体窝内剥离出来。手术操作相对成熟,但对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术后创面恢复需要一定时间。
扁桃体挤切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快捷,适用于扁桃体肥大较明显的情况,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对于不同年龄、病情的患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3.术后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由于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差,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其用力咳嗽、吞咽等,以免引起术后出血等并发症。饮食方面,术后短期内应给予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粥等,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出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总之,扁桃体肥大的治疗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