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昏迷吗
低血糖昏迷是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致大脑功能受严重影响的昏迷状态,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可能出现相关症状。其引发原因有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空腹饮酒、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瘤等。表现为昏迷前有头晕等,急救要平卧并迅速补充葡萄糖。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因喂养等致昏迷且损害更严重,老年人昏迷隐匿易被忽视,女性特殊时期易低血糖,有基础病史人群是高危人群需遵医嘱等。
引发低血糖昏迷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时,容易引发低血糖。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若胰岛素用量调整不当,很容易出现血糖大幅波动,进而导致低血糖昏迷;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空腹饮酒:大量饮酒后,酒精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来源减少。尤其是空腹饮酒时,酒精代谢会消耗大量能量,更容易引发低血糖,严重时可导致昏迷。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能力。
肝肾功能不全:肝脏是储存糖原和进行糖异生的重要器官,肾脏也参与血糖的调节。肝肾功能不全时,会影响血糖的代谢和调节。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糖原和储存糖原的能力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影响胰岛素等药物的代谢清除,从而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严重时引发昏迷。
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肿瘤会自主分泌过多胰岛素,导致血糖持续降低,进而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低血糖昏迷的表现及急救
表现:患者在低血糖昏迷前可能有头晕、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表现,随着血糖进一步降低,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情况。
急救:一旦发现有人低血糖昏迷,应立即将患者平卧,迅速补充葡萄糖。可口服含糖饮料、糖果等,若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一般静脉注射20-40ml50%葡萄糖溶液后,患者意识多可迅速恢复。
不同人群低血糖昏迷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血糖昏迷可能与喂养不当、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嗜睡、抽搐等,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低血糖对其大脑等器官的损害可能更为迅速和严重。在照顾儿童时,要确保其合理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对于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的儿童要密切监测血糖。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昏迷更具隐匿性,因为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减退,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手抖、出汗等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用药要谨慎,调整药物剂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备不时之需。
女性: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发生低血糖。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血糖调节;孕期由于代谢增加等原因也容易出现低血糖。女性在这些特殊时期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因血糖波动过大引发低血糖昏迷。如果有低血糖相关不适,要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血糖。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是低血糖昏迷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低血糖症状要立即处理。在生活方式上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低血糖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