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葡萄胎是继发于葡萄胎的侵蚀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绒毛膜癌是高度恶性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继发于多种妊娠,二者在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有区别,育龄女性及有妊娠相关病史女性需关注自身情况,及时就医检查,早期诊断治疗很重要。
一、定义与来源
恶性葡萄胎:是侵蚀性葡萄胎,是继发于葡萄胎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大多数继发于葡萄胎妊娠。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如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等)。
二、病理特点
恶性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绒毛结构,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但仍可见变性或完好的绒毛结构。
绒毛膜癌:显微镜下特点为滋养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成片高度增生,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并破坏血管,造成出血坏死。
三、临床表现
恶性葡萄胎:多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有时可触及双侧或单侧卵巢黄素化囊肿,若发生转移,转移灶表现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各异,如肺转移可出现咯血、胸痛等,阴道转移可见紫蓝色结节。
绒毛膜癌:多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1年以上,可发生在非葡萄胎妊娠后,主要表现为在葡萄胎排空、流产或足月产后,有持续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增大,也可发生转移,转移部位最常见的是肺,其次是阴道、盆腔、肝、脑等,转移部位局部可见紫蓝色结节,若转移至脑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偏瘫及昏迷等,转移至肝可出现上腹部或肝区疼痛等。
四、诊断方法
恶性葡萄胎:
血HCG测定:葡萄胎排空后血清HCG持续异常升高可协助诊断,但部分恶性葡萄胎患者血HCG水平可能不是极度升高。
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内可见高回声团块,边界清但无包膜,或见肌层内有回声不均区域或团块,也可表现为宫壁内低回声紊乱区,血流丰富。
组织学检查:在子宫肌层内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诊断为恶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血HCG测定:在葡萄胎排空、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血HCG测定持续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可高度怀疑。
超声检查:子宫肌层内可见高回声团块,边界清但无包膜,也可表现为宫壁内低回声紊乱区,血流丰富,与恶性葡萄胎超声表现有相似之处,但绒毛膜癌往往更易出现远处转移的超声表现。
组织学检查:在子宫肌层或其他转移灶中若仅见成片滋养细胞浸润及坏死出血,未见绒毛结构,即可诊断为绒毛膜癌。
五、治疗原则
恶性葡萄胎: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多数患者经化疗可治愈,对于有子宫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或耐药病灶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绒毛膜癌: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绒毛膜癌对化疗非常敏感,早期患者通过化疗可治愈,晚期或耐药复发病例可通过手术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改善预后,对于无生育要求的低危转移性绒毛膜癌患者,在化疗后也可考虑切除子宫。
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女性:若有葡萄胎妊娠史或非葡萄胎妊娠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延误治疗可能会导致转移等严重后果,影响生育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有妊娠相关病史的女性:既往有葡萄胎、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等病史的女性,在下次妊娠后更要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定期进行血HCG检测和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