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鼻炎怎么办呢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病程超3个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复杂,表现为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通过避免诱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来应对,避免诱因需针对局部、全身、职业及环境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药物治疗可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不佳且有结构异常者,生活方式要注意饮食、作息、运动方面的调整
一、慢性鼻炎是什么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局部因素有关,如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也可能与全身因素有关,如长期慢性疾病(贫血、糖尿病等)、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等;还可能与职业及环境因素有关,长期吸入粉尘、化学物质等。主要病理改变为鼻腔黏膜肿胀、增厚,黏膜下组织增生等。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流涕(可为黏液性或脓性)、嗅觉减退等症状,且症状会在不同环境下有所变化,例如在寒冷、污染环境中症状可能加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鼻腔结构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等因素更容易受影响;成年人则可能因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引发。
二、慢性鼻炎怎么办
(一)避免诱因
针对局部因素:如果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手术矫正等干预措施;对于鼻腔及鼻窦慢性炎症,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针对全身因素: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于贫血患者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等,以改善全身健康状况从而利于鼻炎的控制。
针对职业及环境因素:职业人群要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化学物质等的接触;普通人群在污染天气等情况下要佩戴口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干燥等不良环境中。例如在雾霾天气时,儿童应减少外出活动,若需外出则要佩戴符合标准的儿童专用口罩,以减少有害颗粒吸入对鼻腔的刺激。
(二)药物治疗
可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需谨慎选择。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肿胀等,但儿童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低剂量剂型,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也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保持鼻腔清洁,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三)手术治疗
如果慢性鼻炎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明显的鼻腔结构异常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方式,例如鼻中隔偏曲导致的严重鼻塞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治疗,但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等。
(四)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增强身体抵抗力。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避免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力的提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
运动方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例如成年人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方式,儿童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环境,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