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区别在哪儿
外耳道炎病变在外耳道,症状有疼痛、分泌物、瘙痒等,多因皮肤损伤后感染等引起,通过耳镜等检查诊断,用清洁外耳道、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治疗;中耳炎病变在中耳,症状有耳痛、听力下降等,多因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通过耳镜等检查诊断,用抗生素、减充血剂等治疗,儿童与成人在病因、症状表现、检查及治疗时各有特点。
一、病变部位
1.外耳道炎:病变主要在外耳道,外耳道是从耳廓到鼓膜之间的管道。不同类型外耳道炎中,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等会出现炎症反应,如急性外耳道炎时外耳道皮肤红肿,可伴有渗出等。年龄较小儿童外耳道相对狭窄、皮肤娇嫩,易因进水等发生外耳道炎;长期挖耳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也易患外耳道炎。
2.中耳炎:病变部位在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等结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时中耳腔内可有积液,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鼓室等部位有化脓性炎症表现。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且直,平卧位吃奶等生活方式易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人群中耳炎风险较高。
二、症状表现
1.外耳道炎:主要症状有外耳道疼痛,按压耳廓或牵拉耳垂时疼痛明显;外耳道有分泌物,可为稀薄或黏稠分泌物;部分患者有外耳道瘙痒感。年龄较小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慢性外耳道炎患者症状可时轻时重,长期外耳道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2.中耳炎:常见症状有耳痛,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揉耳等;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也可有听力下降表现;部分患者有耳鸣;还可有耳部闷胀感。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中耳炎时耳痛等症状可能更难准确表达,需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成人中耳炎症状相对较易察觉,但也需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三、病因方面
1.外耳道炎:多由外耳道皮肤损伤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游泳后外耳道进水导致皮肤浸渍,易继发感染;也可因外耳道局部环境潮湿、过敏等因素诱发。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差异,儿童游泳后未及时清理外耳道易患外耳道炎;成人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工作等易患外耳道炎。
2.中耳炎:主要是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引起感染,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腭裂等先天性耳部结构异常人群中耳炎发病风险高;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中耳炎。
四、诊断方法
1.外耳道炎:医生通过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红肿、渗出等表现,必要时可进行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明确病原体。儿童进行耳镜检查时需适当安抚配合;成人耳镜检查相对较易操作,但也需准确观察外耳道情况。
2.中耳炎: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穿孔等表现,分泌性中耳炎时可见鼓膜内陷、有液平面等;听力检查可发现听力损失情况,如纯音听阈测试等;鼓室穿刺可明确中耳是否有积液及积液性质。儿童听力检查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方法,如对于婴幼儿可通过行为观察测听等;成人听力检查相对更全面准确。
五、治疗原则
1.外耳道炎:清洁外耳道,去除分泌物等,根据病原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如细菌感染可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儿童使用滴耳液时需注意体位等,避免药液流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成人用药相对较方便,但也需遵循医嘱。
2.中耳炎:控制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抗生素;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如使用减充血剂等。儿童用药需考虑年龄及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剂型;成人治疗时需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