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有间歇性和交替性,间歇性多因生理节律和环境温度,交替性与鼻腔黏膜血管舒缩及重力有关;流涕一般为黏液性、量不多且有时间歇性流出;还会出现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长期不愈可能永久减退)和头痛、头昏(因鼻塞致大脑缺氧,缓解鼻塞可减轻)等症状
一、鼻塞
1.间歇性鼻塞
多在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这与人体的生理节律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白天人体活动时,血液循环相对较好,鼻腔黏膜血管收缩舒张调节相对正常,鼻塞症状较轻;而夜间人体处于休息状态,尤其是寒冷环境下,鼻腔黏膜血管容易收缩,导致鼻塞加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因为白天活动量相对较大,鼻塞症状较夜间轻,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可通过观察其呼吸情况等发现;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可能这种间歇性鼻塞更为明显,因为腺样体在夜间睡眠时可能会因体位等因素进一步堵塞后鼻孔,加重鼻塞。
2.交替性鼻塞
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转卧另一侧后,刚才上侧的鼻腔又出现阻塞,下侧鼻腔通气改善。这主要是由于鼻腔黏膜血管的舒缩变化以及重力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鼻腔黏膜血管会根据体位变化进行调节,侧卧时下侧鼻腔静脉回流受阻,黏膜充血肿胀加重,导致鼻塞,而上侧鼻腔相对通畅;改变体位后,情况相反。在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的个体可能对鼻塞的耐受程度不同,女性可能在鼻塞时更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等。对于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本身鼻腔黏膜就处于相对敏感状态,交替性鼻塞可能会更明显,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鼻腔黏膜,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流涕
1.鼻涕性质
一般为黏液性鼻涕。这是因为鼻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黏液腺分泌增加所致。炎症导致鼻腔黏膜的腺体功能亢进,分泌出较多的黏液。儿童的鼻腔相对较窄,黏液性鼻涕过多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鼻塞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因为较黏稠的黏液容易堵塞鼻腔。对于有过敏因素参与的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鼻涕会变得更稀薄一些,但总体仍以黏液性为主。
2.流涕情况
一般量不多,但有时可呈间歇性流出。在晨起时可能会有少量鼻涕积聚,导致晨起后擤鼻时有少量黏液排出。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鼻腔内的分泌物积聚。对于患有慢性单纯性鼻炎的老年人,由于其鼻腔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鼻涕排出相对不顺畅,可能会感觉鼻腔内有较多的黏液感,而排出量不一定多。
三、其他症状
1.嗅觉减退
由于鼻塞,空气不能充分到达嗅区黏膜,导致嗅觉减退。这种嗅觉减退一般是暂时性的,当鼻塞缓解后,嗅觉多可恢复。但如果病情长期不愈,可能会导致嗅区黏膜长期处于功能抑制状态,从而出现永久性嗅觉减退的可能。对于儿童来说,嗅觉减退可能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气味的感知,进而可能影响其食欲等,因为食物的气味感知也是通过嗅觉参与的一部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有刺激性气味环境中的人群,本身鼻腔黏膜就容易受到损伤,可能会加重嗅觉减退的程度。
2.头痛、头昏
由于鼻塞引起呼吸不畅,导致大脑缺氧,从而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一般头痛程度较轻,多为闷痛或胀痛。当鼻塞得到缓解后,头痛、头昏症状也会相应减轻。对于患有慢性单纯性鼻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本身血压调节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鼻塞导致的缺氧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波动,加重头痛、头昏等不适。而对于年轻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由于身体整体状态的改变,对鼻塞引起的头痛、头昏等症状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