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指标
肝纤维化指标包括血清学、影像学及其他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等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及相关情况;影像学指标中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可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前者对儿童准确性受影响,后者可作补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虽非直接肝纤维化指标,但可间接反映肝脏炎症状态与肝纤维化相关,且不同人群正常参考值、影响因素各异。
一、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
1.透明质酸(HA):是一种糖胺聚糖,由间质细胞合成,在肝纤维化时,肝细胞对HA的摄取和分解减少,导致血清HA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血清HA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在儿童慢性肝病中也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参考值不同,需结合儿童自身情况判断,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的儿童,定期监测HA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
2.Ⅲ型前胶原肽(PⅢP):是Ⅲ型胶原蛋白的前体,由成纤维细胞合成,血清PⅢP水平反映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肝纤维化时合成增加,血清PⅢP升高。在成人慢性肝病中,PⅢP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于女性慢性肝病患者,需注意其激素水平可能对肝纤维化进程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PⅢP的表达,在监测时要综合考虑。
3.Ⅳ型胶原(Ⅳ-C):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肝纤维化时,肝内基底膜改建,Ⅳ-C合成增加,血清Ⅳ-C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Ⅳ-C的正常参考值有差异,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饮酒可能导致肝损伤进而影响Ⅳ-C水平,需关注其变化来判断肝纤维化状况。
4.层粘连蛋白(LN):是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时基底膜的增厚有关,血清LN水平升高提示肝纤维化活动期,在儿童肝纤维化评估中,LN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可能影响肝纤维化的进程及LN的表达,需综合评估。
二、影像学肝纤维化指标
1.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通过测定肝脏硬度值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硬度值越高,肝纤维化程度可能越重。对于成人,该检查相对准确,但儿童由于肝脏体积较小等因素,检查的准确性可能受一定影响,需要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检查时的配合度等情况,以获得相对可靠的结果。
2.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肝脏弹性,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尤其在一些不适合做瞬时弹性成像的患者中可作为补充。在不同年龄人群中,MRE的表现有一定差异,对于有基础疾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其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弹性成像表现可能有其特点,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三、其他相关指标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虽然不是直接的肝纤维化指标,但在慢性肝病中,ALT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有炎症损伤,而长期的炎症损伤可能导致肝纤维化的进展,所以ALT的水平可间接反映肝脏的炎症状态,进而与肝纤维化相关。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的ALT正常参考值有差异,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ALT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对肝纤维化的判断。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ALT类似,AST也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AST/ALT比值在肝纤维化的评估中也有一定意义,当AST/ALT比值升高时,可能提示肝纤维化程度较重,在儿童肝病患者中,AST的变化同样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来综合分析肝纤维化情况,比如儿童自身免疫性肝病时,AST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需谨慎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