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高泌乳素血症是什么病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伴性腺功能减退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发病原因包括垂体疾病、下丘脑疾病等,临床表现有生殖系统及其他表现,诊断需血液泌乳素测定等,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发病原因
1.垂体疾病:垂体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高泌乳素血症的40%-60%,垂体其他肿瘤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也可能因压迫垂体柄等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多。
2.下丘脑疾病:下丘脑病变如颅咽管瘤、炎症等可影响泌乳素抑制因子(PIF)的分泌,使泌乳素分泌失去抑制而增多。
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增多,TRH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细胞分泌泌乳素。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雌激素等可影响多巴胺的分泌或作用,从而导致泌乳素升高。
5.神经刺激:胸部手术、带状疱疹等引起的神经刺激可通过神经途径促使泌乳素分泌增加。
二、临床表现
1.生殖系统表现
性欲减退:患者对性活动的兴趣降低,可能影响夫妻关系。这是因为高泌乳素水平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雄激素分泌减少。
勃起功能障碍:体内泌乳素升高干扰了正常的性激素调节,使得阴茎勃起所需的神经-血管调节功能异常。
精液质量下降:泌乳素升高可影响生精功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等,进而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2.其他表现
毛发脱落:部分患者会出现胡须、腋毛等毛发稀疏或脱落的情况,与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乳房发育:约有1/3-1/2的男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会出现乳房发育,表现为乳房增大、胀痛等,这是由于泌乳素刺激乳腺组织增生。
三、诊断方法
1.血液泌乳素测定:一般需要多次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若多次测定均高于正常范围(男性正常参考值通常为2.5-17.0ng/ml),结合临床表现可高度怀疑高泌乳素血症。
2.影像学检查
垂体MRI:对于怀疑垂体疾病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垂体MRI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可发现垂体是否有肿瘤等病变。
3.其他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导致泌乳素升高的原因。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若由垂体泌乳素瘤引起,可根据肿瘤大小等情况选择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如溴隐亭等)或手术、放射治疗。
对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导致的高泌乳素血症,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可逐渐恢复正常。
2.对症治疗:对于有生殖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辅助生殖等治疗措施来改善生育问题;对于乳房发育等情况,可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男性患者:应定期监测泌乳素水平、性腺功能等指标,密切关注生殖系统症状的变化,遵医嘱规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溴隐亭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2.有生育需求的男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精液质量等情况,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生育机会。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等,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生殖功能的改善。
3.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男性: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同时要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高泌乳素血症可能会对基础疾病的控制产生一定影响,而基础疾病也可能影响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效果,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