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治疗措施
肝性脑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限制蛋白质摄入,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调整要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不同年龄患者调整有差异);减少肠道氨产生与吸收的措施,如清洁肠道(不同年龄患者操作有注意事项)、抑制肠道细菌生长(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生素有要求);促进体内氨代谢的药物治疗(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剂量等);人工肝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有风险及注意事项);肝移植治疗(不同年龄患者适应证评估有差异)
一、一般治疗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首日应禁食蛋白质,给予葡萄糖保证能量供应,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植物蛋白为宜,因植物蛋白产氨少,能改善氮平衡,这是基于肝性脑病患者肝脏对蛋白质代谢能力下降,减少蛋白质摄入可减少氨的产生,而植物蛋白相对更适合其代谢特点。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肝性脑病患者因生长发育需求,在保证蛋白质限制的同时要注意营养均衡;老年患者则需综合考虑其基础营养状况及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纠正低钾性碱中毒等电解质紊乱情况,可根据血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相应电解质,如血钾低时补充钾盐,这是因为电解质紊乱可加重肝性脑病病情,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有助于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调整电解质时需更精准监测;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对电解质变化更敏感,调整时要缓慢且密切观察。
二、减少肠道氨产生与吸收的措施
1.清洁肠道: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或灌肠,乳果糖在结肠中被肠道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pH值,减少氨的吸收,同时使肠道呈酸性环境,减少氨的生成并促进氨的排出;也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如醋酸溶液)灌肠,清除肠道内积血等,减少氨的产生,这是基于乳果糖及灌肠液对肠道环境的调节作用来减少氨的吸收与产生。对于儿童患者,使用乳果糖时要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灌肠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肠道;老年患者灌肠时要考虑其肠道蠕动功能及心功能等情况,防止因灌肠导致腹压升高引发其他并发症。
2.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可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等,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但要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导致耐药及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要监测肝肾功能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三、促进体内氨代谢的药物治疗
1.L-鸟氨酸-L-门冬氨酸:能促进体内氨的代谢,通过参与三羧酸循环及鸟氨酸循环,使氨生成尿素排出体外,临床常用于肝性脑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明确基于肝脏的代谢循环过程。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老年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肝脏储备功能及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四、人工肝治疗
1.血浆置换:通过置换患者血浆,清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包括氨等,对于严重肝性脑病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基于其能快速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的原理。但对于儿童患者,血浆置换的风险相对较高,要谨慎评估其适应证;老年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时要考虑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耐受情况。
五、肝移植治疗
1.适应证评估:对于终末期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需严格评估患者的病情、肝功能分级等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肝移植。不同年龄患者肝移植的适应证评估标准略有不同,儿童肝性脑病患者肝移植要综合考虑其原发病因及生长发育等因素;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及基础疾病对肝移植的耐受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