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怎么办
骶骨骨折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等情况时采用,有相应手术指征和方式);康复分早期(卧床期间肌肉锻炼、呼吸训练)和后期(骨折愈合后关节活动度、步态训练);预后方面多数预后较好,受骨折类型、治疗时机、患者自身情况等因素影响,复杂骨折、延误治疗、自身情况差者预后相对差。
一、骶骨骨折的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是否有高处坠落、车祸等外伤史,了解受伤时的体位、受力部位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因生活方式不同受伤机制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多因坠落等,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易在轻微外伤下骨折。
2.临床表现:受伤部位疼痛、肿胀,骶尾部有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擦感,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疼痛程度等表现有别,若合并神经损伤可能出现会阴部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了解骶骨骨折的部位、类型等,但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复杂骨折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骶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是诊断骶骨骨折的重要手段。
MRI检查:除了显示骨折情况外,还可判断是否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对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
二、骶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患者,一般需要卧床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体位,避免骶尾部受压,可选择侧卧位或仰卧位时在腰部及膝关节下方垫软枕,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以减轻骶尾部的压力。不同年龄患者卧床期间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要注意防止压疮及肢体功能锻炼,老年人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对症治疗: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但需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如老年人有胃肠道疾病史则需谨慎使用。同时可进行局部理疗等促进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尤其是合并神经损伤、骨盆不稳定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骨折块压迫神经导致会阴部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需及时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手术方式: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手术要尽量恢复骶骨的解剖结构,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骶骨骨折的康复
1.早期康复(卧床期间):
肌肉锻炼:卧床期间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年龄患者肌肉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老年人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移位。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
2.后期康复(骨折愈合后):
关节活动度训练:骨折愈合后逐步进行骶尾部周围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如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等,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步态训练:骨折愈合良好后进行步态训练,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训练时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再次受伤。
四、骶骨骨折的预后
1.一般预后:大多数骶骨骨折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预后较好,骨折可顺利愈合,疼痛等症状逐渐缓解。但如果骨折移位明显、合并神经损伤等情况,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慢性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
2.影响预后的因素:
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预后相对较差。
治疗时机:及时规范的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患者自身情况:如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而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