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怎么处理
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尿潴留可通过非药物干预如诱导排尿、导尿术及药物治疗处理;慢性尿潴留需治疗基础疾病、进行膀胱训练、间歇性导尿;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尿潴留各有注意事项,儿童操作需谨慎且关注心理,老年人注意按摩热敷温度力度及药物不良反应,女性操作要注意尿道解剖特点及无菌等。
一、尿潴留的定义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的一种病症,分为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
二、急性尿潴留的处理
(一)非药物干预
1.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潺潺的流水声,部分患者可因此刺激排尿反射从而排尿。
热敷、按摩:下腹部膀胱区热敷,可促进膀胱血液循环,缓解膀胱括约肌痉挛;按摩时由上向下按摩膀胱区,也有助于促进排尿,但操作要轻柔,避免用力不当加重患者痛苦。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力度和部位的准确性。比如儿童皮肤娇嫩,按摩力度要更轻;女性患者按摩时要避开敏感区域。
2.导尿术
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简便的方法。一般采用无菌导尿管进行导尿,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导尿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二)药物治疗
若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导致的急性尿潴留,可根据情况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判断,严格遵医嘱使用。
三、慢性尿潴留的处理
(一)治疗基础疾病
如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慢性尿潴留,需积极治疗前列腺增生。可通过药物治疗(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或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来改善排尿情况。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会导致膀胱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尿潴留,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缓解神经病变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二)膀胱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比如开始可每2-3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至3-4小时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膀胱训练的进度和方式可适当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辅助进行训练,并且要考虑其心理因素,避免引起患儿抵触情绪。
(三)间歇性导尿
对于一些病情较复杂、自身排尿功能难以恢复的患者,可采用间歇性导尿的方法,定期清洁导尿,帮助排出尿液,同时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导尿管周围清洁,定期更换导尿管等。
四、特殊人群尿潴留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尿潴留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性尿路畸形、脊髓病变等有关。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如排尿次数、尿量等。在处理时,非药物干预要更加谨慎,导尿等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避免对儿童泌尿系统造成损伤。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会给儿童带来恐惧等不良情绪,家长要给予心理安抚。
(二)老年人
老年人尿潴留常见原因有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在处理尿潴留时,非药物干预中按摩、热敷等要注意温度和力度,防止烫伤或损伤皮肤。药物使用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且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三)女性
女性尿潴留可能与分娩损伤、尿道狭窄、神经系统病变等有关。在导尿等操作时,要注意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轻柔操作。对于因盆底肌松弛等原因导致的尿潴留,可结合盆底肌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帮助恢复膀胱功能。同时,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导尿等操作时,要更加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