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怎么治阿
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皮肤或骨牵引及卧床护理;手术治疗分内固定(如DHS、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康复治疗包括术后早期和后期康复。需综合患者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年轻患者尽量保留自身髋关节,老年患者依情况选合适方案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一、非手术治疗
1.皮肤牵引或骨牵引: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牵引维持骨折复位,减轻疼痛,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确定,需要定期调整牵引重量和位置以保持骨折端的良好对位。对于老年人,皮肤牵引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发生皮肤损伤;骨牵引则需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例如,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先采用骨牵引来稳定骨折断端。
2.卧床护理:患者需长期卧床,要注意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等。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卧床期间家属要协助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定期为患者进行身体清洁,帮助翻身拍背等。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
动力髋螺钉(DHS):是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之一,通过螺钉和钢板将骨折端固定,利用杠杆原理加压,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要准确放置螺钉和钢板,确保固定牢固。对于身体条件相对较好、骨折稳定性较好的患者可选择此术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具有抗旋转、稳定骨折端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相对较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操作时,要注意髓内钉的位置和角度,保证骨折端的稳定复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PFNA是较为常用的内固定选择。
2.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且骨折不稳定的患者。通过置换人工股骨头,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但术后可能存在关节脱位、感染等风险。对于高龄、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骨折难以愈合的患者可考虑此术式。例如,80岁以上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骨折粉碎严重、内固定难以维持稳定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费用较高。对于相对年轻、髋关节条件较好且骨折情况适合的患者可考虑此术式。
三、康复治疗
1.术后早期康复:术后早期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踝关节屈伸锻炼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术后患者,无论是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早期的康复锻炼都至关重要,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例如,术后1-2天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次收缩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2.后期康复:骨折初步愈合后,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以恢复髋关节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对于恢复较好的患者,后期康复训练可帮助其逐渐恢复正常行走等活动。例如,在骨折愈合2-3个月后,可在康复治疗师的辅助下进行步态训练,从拄拐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
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年轻患者,尽量选择保留自身髋关节的内固定等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