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有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等特点;病因包括急性期治疗不当、感染病原体毒力强及患者自身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诊断靠耳部检查和听力测试;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清除病灶、改善引流;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鼻部疾病、正确游泳、增强体质、避免耳部受伤;特殊人群中儿童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谨慎用药,老年人要控制基础疾病、耐心配合治疗。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定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二、病因
1.急性期治疗不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未得到彻底治愈,病程迁延超过8周,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发生慢性化脓性炎症。例如,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未规范治疗,易发展为慢性。
2.感染病原体毒力强: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易导致炎症迁延不愈。
3.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易患急性中耳炎且易迁延为慢性;老年人身体抵抗力下降,耳部局部防御功能减弱,也易发病且恢复较慢。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风险;游泳时污水进入中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诱发。
病史:有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因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易引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腭裂等先天性耳部结构异常病史者,耳部结构异常易导致中耳引流不畅,增加患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耳流脓: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发作时流脓增多。脓液性质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若有胆脂瘤形成,脓液可伴恶臭。
2.鼓膜穿孔:多位于紧张部,大小、形状不一,通过穿孔可看到鼓室黏膜情况。
3.听力下降:程度不一,与鼓膜穿孔大小、听骨链受损等有关,一般为传导性聋,若病变累及内耳可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四、诊断
1.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穿孔及鼓室内情况,如有无肉芽、胆脂瘤等。
影像学检查:颞骨CT可清晰显示中耳乳突结构,有助于判断有无骨质破坏、胆脂瘤形成等,对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2.听力测试:纯音听阈测试等可明确听力下降程度和类型。
五、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用合适抗生素,如急性发作期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清除病灶:对于有肉芽、息肉或胆脂瘤等情况,需进行手术清除病灶,以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3.改善引流:通过使用药物等方法保持中耳引流通畅,如使用黏液促排剂等。
六、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鼻部疾病:及时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减少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的机会。
2.正确游泳:游泳时应采用正确姿势,避免污水进入中耳,若不慎污水入耳,应及时将耳内水分排出。
3.增强体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应注意。
4.避免耳部受伤:注意保护耳部,避免耳部受到外伤,防止引发中耳感染。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如耳流脓情况、听力变化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儿童是否有抓耳、哭闹等异常表现。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听力等的耳毒性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病情恢复。老年人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建议,耐心配合治疗,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