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必须手术吗
粉碎性骨折是否需手术需分情况而定。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通常需手术;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粉碎性骨折、儿童无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老年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一、粉碎性骨折需手术的情况
1.骨折移位明显:当粉碎性骨折导致骨折端移位严重,已影响到骨折的正常对齐和功能恢复时,通常需要手术。例如,四肢长骨的粉碎性骨折,骨折端明显错位,若不通过手术复位,可能会导致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等。从科学研究来看,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手术复位固定能够更好地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提高肢体的功能恢复率。
儿童情况:儿童粉碎性骨折若移位明显,也需考虑手术。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及时手术复位固定有助于骨骼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因骨折错位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导致长短腿等问题,但手术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固定材料。
老年情况:老年粉碎性骨折患者若移位明显,手术与否需综合评估。老年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移位明显的粉碎性骨折手术固定有助于恢复骨折位置,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
2.累及关节面:如果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破坏了关节的正常结构,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因为关节面的不平整会严重影响关节的活动功能和稳定性,导致关节炎等并发症。例如,髌骨粉碎性骨折累及关节面时,手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至关重要,临床研究显示,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通过手术复位固定,能显著降低术后关节炎的发生率,提高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女性情况:女性若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除了考虑关节功能恢复外,还需考虑美观等因素,但这不是手术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基于关节功能恢复的需求。同时,女性在围手术期需注意激素等因素对骨折愈合的可能影响。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对于从事需要良好关节功能活动工作的人群,如运动员等,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更为必要,以最大程度恢复关节功能,满足其职业需求。
3.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处与外界相通,存在感染风险,通常需要手术。手术可以彻底清创,清除污染和坏死组织,修复受损组织,为骨折愈合创造清洁的环境。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及时手术清创固定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骨折愈合的成功率。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手术风险相对更高,术后需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加强伤口护理,因为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更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二、粉碎性骨折可不手术的情况
1.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粉碎性骨折:某些粉碎性骨折虽然为粉碎性,但骨折端无明显移位,骨折相对稳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或支具外固定等。例如,一些部位的粉碎性骨折,骨折块虽多,但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没有明显的移位趋势,此时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研究表明,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型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在适当的固定和康复措施下,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愈合效果,且避免了手术创伤。
儿童无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儿童骨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粉碎性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在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对于老年体弱、合并多种严重基础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粉碎性骨折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同时需注意患者的营养状况,以促进骨折愈合。例如,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定期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