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导尿的注意事项
导尿操作需从操作环境准备(清洁安静、保护隐私)、物品准备与检查(物品齐全合格、摆放合理)、患者准备(体位摆放、解释沟通)、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严格无菌、轻柔操作、控制尿液引出速度)、操作后注意事项(固定导尿管、观察尿液、导尿管护理及鼓励多饮水等)多方面进行,以保障导尿安全顺利,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要关注不同患者群体的特殊需求。
一、操作环境准备
1.环境清洁:导尿操作应在清洁、安静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最好能关闭门窗避免过多人员走动和空气对流,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污染导尿相关物品及操作区域,减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更要营造相对温馨、舒适的环境以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老年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因环境温度低导致身体不适。
2.隐私保护:要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拉好窗帘或采用其他方式遮挡操作区域,尤其是女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暴露带来心理负担。
二、物品准备与检查
1.物品齐全且合格:准备好合适规格的导尿管、无菌手套、消毒棉球、无菌弯盘、润滑剂等物品。导尿管的规格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选择,儿童患者需选用小号且材质柔软的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和损伤。检查导尿管是否有破损、过期等情况,消毒棉球的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所有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2.物品摆放合理:将物品有序摆放,方便操作时取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频繁翻动物品增加污染几率。
三、患者准备
1.体位摆放: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合适体位,男性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双腿稍屈曲分开;女性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并稍外展。对于儿童患者,要由专业人员轻柔摆放体位,确保舒适且便于操作。老年患者体位摆放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因体位变动过大引起头晕等不适。
2.解释沟通: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大致过程及配合要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进行沟通,取得其配合;对于不具备完全沟通能力的儿童,可通过安抚性的动作等让其情绪稳定。
四、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避免手套接触非无菌物品。消毒时要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女性患者消毒顺序为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由内向外、自上而下依次消毒;男性患者消毒顺序为阴茎根部、阴茎、尿道口,同样遵循相应消毒规范,防止将细菌带入尿道引起感染。
2.轻柔操作:插入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缓慢,遇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应查明原因,可能是导尿管误入尿道旁腺等情况,需调整角度后再尝试插入。对于儿童患者,尿道较细且黏膜娇嫩,更要格外轻柔,可借助适量润滑剂润滑导尿管,但要注意润滑剂的使用量和安全性。
3.控制尿液引出速度:一旦尿液引出,要注意控制速度,尤其是急性尿潴留患者,膀胱突然减压可能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出血,甚至引起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一般首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ml,若患者情况特殊需放尿超过1000ml,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五、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1.固定导尿管: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脱出或扭曲、受压,保证尿液引流通畅。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的牢固性和舒适性,避免因患儿活动导致导尿管移位。
2.观察尿液情况: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量、性质等,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如血尿、浑浊尿等)、尿量明显异常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导尿管护理:定期更换尿袋等引流装置,更换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要按照医嘱定期进行膀胱冲洗等护理操作,保持尿道清洁。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然冲洗尿路的目的,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关注其饮水量和尿液情况,鼓励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