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是怎么回事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由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好发于手腕背侧等部位,表现为局部肿块等,发病与慢性损伤等有关,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方式,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治疗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腱鞘囊肿的定义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其内含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
二、发病部位与表现
好发部位:常见于手腕背侧、掌侧,手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等处。例如,手腕背侧是腱鞘囊肿较为常见的发生部位,患者可在该部位摸到肿块。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局部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蚕豆甚至更大。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有轻度压痛,有的可推动。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触摸时发现异常;若囊肿较大,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引起疼痛、麻木等不适,影响相应部位的关节活动,比如手腕部的腱鞘囊肿可能会导致手腕活动受限。
三、发病原因
慢性损伤:长期、反复的关节活动可能导致腱鞘受损,例如长期从事打字、手部精细动作较多的工作人群,手部关节频繁活动,容易引发腱鞘囊肿。这是因为反复的摩擦、劳损使腱鞘组织发生退变,导致滑液积聚形成囊肿。
结缔组织黏液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结缔组织会发生黏液退行性变,这种退变可能累及关节、腱鞘等部位,使局部组织的黏液含量增加,进而形成腱鞘囊肿。例如中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出现腱鞘囊肿,与结缔组织的退行性变有一定关系。
其他因素:外伤也可能是诱因之一,但相对较少见。此外,一些先天性因素也可能与腱鞘囊肿的发生有关,但比较罕见。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以发现局部的肿块,了解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为腱鞘囊肿。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腱鞘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腱鞘囊肿常用的影像学方法。B超下可见囊性无回声区,边界清晰。
X线检查:一般不用于诊断腱鞘囊肿,但可以排除关节的其他病变,如是否存在骨质破坏等情况,帮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五、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挤压法:医生可以通过适当的外力将囊肿挤压破裂,让其自行吸收。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复发率,而且对于一些位置较深或多次复发的囊肿效果不佳。
穿刺抽液:用注射器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然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再加压包扎。不过该方法也存在复发的可能,因为囊肿的囊壁并没有被去除。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囊肿较大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手术可以完整地切除囊肿及囊壁,降低复发的几率,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损伤周围组织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腱鞘囊肿相对较少见,若儿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一般首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手法挤压等,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孕妇:孕妇出现腱鞘囊肿时,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如尽量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观察囊肿的变化。如果病情需要手术治疗,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腱鞘囊肿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恢复相对较慢。治疗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保守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温和,手术治疗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