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喉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休息、多饮水、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有局部用含漱液、含片,全身用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密切观察、遵儿科用药标准,孕妇用药谨慎,老年人需考虑基础疾病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多饮水:患病期间充分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一般成人每天建议保证7-8小时以上的睡眠。多饮水能保持咽喉部黏膜湿润,稀释痰液等,每天饮水总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白开水为宜,可少量多次饮用。对于儿童,要根据年龄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奶次数,较大儿童也要鼓励其主动饮水。
2.避免刺激因素:应避免吸烟、饮酒,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都会对咽喉部黏膜产生刺激,加重炎症。同时要避免接触粉尘、化学气体等刺激性物质,在污染环境下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还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防止因过敏引发或加重急性咽喉炎。
二、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含漱液:可使用复方硼砂溶液等含漱,能清洁口腔、杀菌,减轻咽喉部炎症。含漱时头后仰,张口发“啊”声,使含漱液能清洁咽后壁等部位,每次含漱时间约30秒左右,每天可含漱3-4次。儿童使用含漱液时需有成人监护,防止误咽。
含片:如碘喉片等,可起到杀菌、消肿、止痛的作用。含片应含服,让药物在咽喉部缓慢溶解发挥作用,一般每次含1-2片,每隔2-3小时含服一次。但儿童使用含片要注意避免误吸,需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或在成人指导下使用。
2.全身用药
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需根据具体病毒类型和病情由医生判断使用)。对于儿童,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使用及使用剂量等。
抗生素: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痰、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使用抗生素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不能自行滥用,同时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时的年龄禁忌等,比如某些抗生素不适合低龄儿童使用等。
三、中医治疗
1.中药方剂:一些中药方剂对急性咽喉炎有一定疗效,如银翘散等,但需由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进行辨证论治后开具方剂。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儿童、成人的体质不同,用药等也有差异,儿童使用中药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发育情况,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进行。
2.针灸推拿:针灸可选择合谷、曲池、少商等穴位进行针刺,起到疏经通络、清热利咽的作用。推拿可通过按揉廉泉穴、天突穴等部位来缓解咽喉部不适,但这些中医操作都需要由专业的中医人员进行,儿童进行针灸推拿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咽喉炎时要更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上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等。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标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且用药剂量要精确计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
2.孕妇:孕妇患急性咽喉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局部的安全治疗方法,如含漱液含漱等。如果需要全身用药,要在医生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后,权衡利弊再使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咽喉炎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可能对肾功能等的影响,同时在一般治疗中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等,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