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是尿液从肾脏排出过程中受阻碍的病理状态,发生部位多样。按部位分肾内、肾外梗阻,按性质分先天性、后天性梗阻。其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对肾脏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易感染及对全身致高血压等。临床表现因人群而异,儿童有腹部肿块等,成人有排尿困难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超声、CT、静脉肾盂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检查)。
一、病因及分类
1.按部位分类
肾内梗阻:多由肾内小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肾小管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中病因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肾内结构异常导致,成人则可能与肾内微小结石等相关。
肾外梗阻:可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膀胱颈、尿道等部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可能与先天性狭窄等因素有关;输尿管梗阻常见原因有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肿瘤等;膀胱颈梗阻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与前列腺增生有关;尿道梗阻在男性中可能因尿道狭窄、尿道结石等引起,女性可能与尿道外口狭窄等有关。
2.按梗阻性质分类
先天性梗阻: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尿道瓣膜等,常见于儿童群体,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尿路结构异常所致。
后天性梗阻:包括结石、肿瘤、炎症、损伤等引起的梗阻。结石可在任何年龄段形成,如草酸钙结石等;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如膀胱肿瘤、输尿管肿瘤等;炎症如输尿管结核等可导致输尿管狭窄梗阻;损伤如骨盆骨折可能损伤尿道等。
二、病理生理改变
1.对肾脏的影响
梗阻发生后,梗阻上方压力升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受压萎缩。长期尿路梗阻可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肾衰竭。不同年龄患者对肾功能损害的速度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梗阻后肾功能损害可能进展更快。
尿液引流不畅易导致感染,因为梗阻使尿液停留,有利于细菌滋生繁殖,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尿路感染的风险都会增加,且反复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
2.对全身的影响
严重的尿路梗阻可引起高血压,这是由于梗阻导致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高血压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等间接表现,成人则有典型的高血压症状如头痛等。
三、临床表现
1.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可能出现腹部肿块、呕吐、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例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儿童,可在腹部摸到囊性肿块,同时因尿液排出不畅导致胃肠道症状出现呕吐等。
成人: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如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颈梗阻的老年男性,会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初始排尿缓慢,尿线变细,射程变短,终末淋漓等。
2.其他表现
可能出现腰部胀痛等症状,梗阻部位以上的部位会有疼痛不适,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时,患者可感到腰部隐痛或胀痛。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初步了解肾脏大小、肾盂肾盏扩张情况、输尿管是否扩张等。儿童和成人都可进行超声检查,儿童检查时需注意超声探头的适当操作,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尿路梗阻的部位、病因等,如可明确输尿管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高剂量辐射。
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尿路形态及梗阻情况,但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可能不适用。在检查前需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等准备工作,不同年龄患者的造影剂使用剂量等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血尿、白细胞等,提示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尿常规指标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正常指标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来判断。
肾功能检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可了解肾功能损害程度,对于评估尿路梗阻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的肾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需注意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