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如何处理好
骶骨骨折需进行评估、治疗及康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情况,手术针对骨折块明显移位压迫神经等;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骨骼可塑性强需密切观察和安全康复训练,老年人愈合慢要防并发症和治骨质疏松,女性妊娠分娩相关骨折治疗康复要兼顾胎儿安全和身体恢复。
一、骶骨骨折的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包括受伤时的体位、外力方向等,了解患者有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如骨盆骨折、脊柱损伤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机制可能不同,儿童多因低能量损伤,如坠落等,而成年人可能因高能量创伤,如车祸等。同时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骨质疏松情况等,这对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影响。
2.体格检查:检查骶骨区域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评估下肢感觉、运动及反射情况,判断是否有神经损伤。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折后可能移位相对不明显,但神经损伤风险可能因骨质量差而增加。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明显的骨折线、移位情况等,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隐匿性骨折可能显示不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骨密度等因素有差异,老年人骨密度低可能影响X线对骨折的显示。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骶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走行、骨折块移位情况、有无累及骶孔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有无脊髓、神经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尤其是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可早期发现神经水肿、出血等改变。
二、骶骨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等。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差,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方法:卧床休息,一般需卧床6-8周,卧床期间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疼痛明显时可给予对症止痛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需考虑患者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老年人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警惕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2.手术治疗
适应证:骨折块明显移位压迫神经、开放性骶骨骨折等。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骨折移位明显且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多考虑手术治疗。
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通过手术恢复骶骨的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包括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强度应有所调整,儿童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
2.中期康复: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骶尾部及下肢的活动范围,老年人康复训练速度宜慢,防止发生意外。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步态训练等,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同时需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等,确保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骶骨骨折相对少见,多因低能量损伤,由于儿童骨骼可塑性强,部分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但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康复训练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骶骨骨折后愈合相对缓慢,非手术治疗时需严格卧床,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恢复也相对较慢,需注意术后感染等风险,同时需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可给予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辅助治疗,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老年人肝肾功能情况。
3.女性:女性妊娠、分娩相关因素可能影响骶骨骨折的发生及治疗,妊娠期女性发生骶骨骨折时,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分娩相关的骶骨损伤,产后康复需注意身体恢复情况,避免留下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