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相关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涵盖视诊、触诊、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MRI、超声检查,分别用于观察骨骼结构、软组织结构及滑膜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血沉和C-反应蛋白、自身抗体检查,用于了解感染、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在各项检查中有不同表现及意义。
一、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膝关节的外观,包括有无肿胀、畸形(如膝内翻、膝外翻等)、皮肤有无红肿、皮疹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外观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若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早期就出现外观改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人群膝关节肿胀等表现可能更明显。
2.触诊:触摸膝关节周围,了解有无压痛部位。例如,髌骨关节压痛可能提示髌股关节病变;内侧副韧带压痛可能与内侧副韧带损伤相关。不同性别在膝关节疾病发生上有一定差异,女性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在某些膝关节问题上有不同的触诊表现,如妊娠期女性膝关节负担加重,可能出现不同的压痛情况。
3.活动度检查:检查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正常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一般为0°-135°左右。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度可能会因退变而减小;运动员等长期运动人群膝关节活动度可能相对较好,但也可能因过度使用出现活动受限。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可以观察膝关节的骨骼结构,如有无骨质增生、骨折、脱位、关节间隙狭窄等情况。对于评估膝关节的骨性结构病变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膝关节X线表现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骺线等结构与成人不同;老年人膝关节X线常可见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变表现。
:拍摄膝关节正位、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切线位片等。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意义:能清晰显示膝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如半月板、韧带、滑膜、软骨等情况。对于诊断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滑膜炎、软骨损伤等有重要意义。例如,半月板损伤在MRI上可以清晰显示损伤的部位、程度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相对膝关节损伤风险较低,但运动员等长期运动人群半月板、韧带损伤风险较高,MRI能很好地发现这些软组织病变。
:通过MRI扫描获取膝关节的多平面图像,全面评估膝关节内部软组织结构。
3.超声检查
意义:可用于观察膝关节滑膜情况、有无积液等。对于一些简单的滑膜病变、少量积液等情况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在床边检查等场景中较为便捷,特殊人群如肥胖患者,X线、MRI等检查可能受一定限制,超声检查相对更易进行且能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利用超声探头对膝关节周围进行检查,观察滑膜厚度、积液量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如果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膝关节存在感染性病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有一定生理差异,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常规变化可能更具特殊性;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时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
: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2.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
意义:这两项指标常提示炎症反应。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炎症性疾病。不同性别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上有差异,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这类疾病中的变化可能更明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人群可能影响炎症指标的检测结果等。
:检测血液中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
3.自身抗体检查
意义:对于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等,检测相关自身抗体有重要意义。例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若类风湿因子阳性、抗CCP抗体阳性等,提示可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膝关节。不同年龄人群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可能不同,老年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自身抗体检查在老年人膝关节疾病诊断中可能更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