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有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手术治疗包括耻骨后尿道悬吊术、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等;药物治疗有α受体激动剂、雌激素等,不同治疗方法有各自的原理、适用人群和具体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盆底肌训练
原理:通过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来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训练可以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减少尿液不自主流出。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的患者,尿失禁的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人群均可进行,尤其适用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对于女性而言,妊娠、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损伤,更适合进行盆底肌训练来预防和改善症状;男性若因前列腺相关手术等导致盆底肌功能受损,也可进行该训练。
方法:患者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时的肌肉收缩),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
2.生物反馈疗法
原理:利用生物反馈设备将盆底肌的肌电活动等信息转化为可被患者感知的信号,如声音、图像等,帮助患者更准确地掌握盆底肌训练的方法,增强训练效果。研究显示,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能比单纯盆底肌训练取得更好的症状改善效果。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特别是那些难以正确进行盆底肌训练的患者,如老年人可能因身体协调性等问题难以准确找到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可以辅助其进行正确训练。
方法: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坐在生物反馈设备前,通过传感器感知盆底肌的活动情况,根据设备反馈的信息调整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进行针对性训练。
3.电刺激疗法
原理:通过电流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恢复,增强盆底肌的力量。电刺激可以改善盆底肌的神经支配和肌肉功能,从而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电刺激疗法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作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包括产后女性、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等。对于因手术等原因导致盆底肌功能受损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方法:将电极片放置在盆底相应部位,通过仪器输出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流刺激盆底肌,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治疗频率和疗程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制定。
二、手术治疗
1.耻骨后尿道悬吊术
原理:通过悬吊尿道,增加尿道的闭合压力,从而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该手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尿道的位置,改善尿道的解剖结构,达到控制尿液流出的目的。
适用人群: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经过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但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不适用。
手术过程:医生通过耻骨后途径,将悬吊材料固定在尿道周围,提升尿道位置。
2.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等术式)
原理:利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吊带,在无张力状态下悬吊尿道中段,增加尿道的闭合压,阻止尿液不自主流出。这种术式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适用人群:适用于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包括女性和部分男性患者。但对于尿道严重解剖结构异常、妊娠晚期等特殊情况需谨慎选择。
手术过程:通过小切口将吊带放置在尿道中段,进行悬吊固定。
三、药物治疗
1.α受体激动剂
作用机制:通过刺激尿道平滑肌α受体,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例如米多君,它可以使尿道平滑肌收缩,提高尿道闭合压。
适用人群:适用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或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但对于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需慎用。
2.雌激素
作用机制:对于绝经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雌激素可以通过增加尿道黏膜和盆底组织的厚度和血运,改善盆底支持结构,从而缓解症状。
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但有雌激素相关禁忌证(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患者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