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有什么
肝性脑病有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等不同临床阶段,各期有相应精神行为、神经系统体征等表现,其会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功能及全身各系统造成危害,如致中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增加脑疝风险、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肝脏解毒合成功能、引起心血管等系统功能异常及消化系统紊乱等。
一、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
1.轻度精神行为异常:患者可出现焦虑、欣快激动、淡漠、睡眠倒错(昼睡夜醒)、行为失常等,例如原本性格开朗的患者可能变得沉默寡言,而原本安静的患者却变得烦躁不安。此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对于有肝病基础的人群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的细微变化。
2.神经系统体征:可有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可见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快速屈伸,类似鸟翼扑动,是肝性脑病较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此期脑电图多数正常。
(二)昏迷前期
1.意识错乱、行为失常:患者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摆图案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
2.神经系统体征: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及巴宾斯基征阳性等。此期患者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三)昏睡期
1.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患者大部分时间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2.神经系统体征:各种神经系统体征持续或加重,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锥体束征阳性。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四)昏迷期
1.昏迷: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
2.神经系统体征: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脑电图明显异常。
二、肝性脑病的危害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1.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肝性脑病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严重紊乱,影响大脑的正常代谢和神经传导。长期或严重的肝性脑病可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的脑功能损伤,如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无法正常进行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例如,原本能熟练操作机器的患者可能因肝性脑病而无法完成简单的操作任务。
2.增加脑疝风险:严重的肝性脑病可引起脑水肿,进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增加脑疝发生的风险。脑疝是一种极其危急的情况,可压迫重要的脑组织和神经,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危及患者生命。
(二)对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1.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肝性脑病的发生往往与肝脏功能的严重受损密切相关,而肝性脑病的存在又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性脑病时体内的氨等毒性物质代谢紊乱,会使肝脏需要处理更多的有毒物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肝脏功能的衰竭。
2.影响肝脏的解毒和合成功能:肝脏具有解毒和合成多种重要物质的功能,肝性脑病会干扰肝脏的这些功能。例如,肝脏无法正常解毒会导致更多的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影响全身各器官的功能;肝脏合成白蛋白等重要蛋白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三)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肝性脑病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异常,如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定等。这是因为体内毒性物质的蓄积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血管的舒缩功能,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增加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呼吸系统:严重的肝性脑病可能会影响呼吸中枢的功能,导致呼吸节律异常、呼吸浅慢等,进而影响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机体的代谢紊乱,对肺功能造成损害,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3.消化系统: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这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导致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