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治疗方法是什么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针对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寻找并避免诱因,如避免生活中的皮肤刺激、找出致敏食物、避免接触常见过敏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改善生活习惯,保证作息规律、适当锻炼、戒烟限酒;药物治疗方面,一线用药是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有中枢镇静不良反应,第二代疗效好且安全,病情重时可加量,难治性可用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病情严重急性发作时可短期用糖皮质激素,还可联合白三烯调节剂或用免疫抑制剂;特殊人群治疗时,儿童优先选安全药物,依年龄体重调整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老年人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基础疾病,调整剂量并监测指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权衡利弊,尽量选对胎儿和婴儿影响小的药物,避免用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一、一般治疗
1.寻找并避免诱因: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生活方式方面,应避免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皮肤等刺激行为,减少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在饮食上,某些食物可能诱发荨麻疹,如海鲜、牛奶、鸡蛋等,患者可通过记录饮食日记,找出可能的致敏食物并避免食用。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常见过敏原。病史因素也很重要,若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甲状腺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相关,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年龄和性别因素也会有一定影响,儿童可能对某些玩具、食物添加剂更敏感,女性在经期、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需格外注意。
2.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但要避免在运动后大量出汗导致皮肤受刺激。戒烟限酒,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可能导致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常用的治疗药物。对于病情较重、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
2.生物制剂: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奥马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它可以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E(IgE),降低游离IgE水平,从而减轻过敏反应。使用生物制剂前需进行全面评估,排除禁忌证。
3.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作为常规治疗,仅在病情严重、急性发作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短期使用。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如血糖升高、血压波动、骨质疏松等,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要谨慎使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
4.其他药物:如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调节剂,可作为抗组胺药的联合用药,增强治疗效果。对于伴有自身免疫因素的慢性荨麻疹,可能会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三、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用药需谨慎选择,优先使用安全性高的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因副作用较大,不建议低龄儿童使用。在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避免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玩具过敏,家长要仔细观察并避免接触过敏原。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要注意调整药物剂量。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期和哺乳期用药需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和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抗组胺药中,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在孕期使用相对安全,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减少荨麻疹发作对自身和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