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耳石症啊
耳石症是常见眩晕原因,正常耳石附着于耳石膜,致病因素致耳石脱离在液体中游动,头位变化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眩晕等症状,通过Dix-Hallpike试验、Roll试验诊断,主要用复位治疗,也可辅助药物,需避免头部外伤、积极治内耳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一、耳石症的定义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伴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
二、耳石症的发病机制
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耳石膜,膜上镶嵌着许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耳石的主要作用是感知头部的位置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离其正常位置,如头部外伤、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老化等,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游动。当头位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的毛细胞,引发异常的神经冲动,通过前庭神经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眩晕发作。例如,随着年龄增长,耳石膜会发生退行性改变,耳石容易脱落;头部受到轻微外伤时,也可能导致耳石移位。
三、耳石症的临床表现
1.眩晕:这是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通常在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如卧位坐起、床上翻身、低头或仰头时。眩晕感强烈,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例如,患者从卧位快速坐起时,可能瞬间出现强烈的旋转性眩晕。
2.眼震:在发作时,医生通过眼震电图等检查可发现眼球不自主地摆动。眼震的方向与耳石所在的半规管有关,例如,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眼震方向多为垂直旋转性,外半规管耳石症患者眼震方向多为水平性等。
3.恶心、呕吐:由于眩晕发作剧烈,常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恶心、呕吐,患者可能因剧烈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尤其是儿童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
四、耳石症的诊断方法
1.Dix-Hallpike试验:医生让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迅速平卧,头向后仰30°,观察患者有无眼震及眩晕发作。如果出现旋转性眼震和眩晕,且眼震有疲劳性(即重复试验时眼震和眩晕减轻),对后半规管耳石症有诊断意义。
2.Roll试验:用于检测外半规管耳石症。让患者坐于床上,头向一侧转45°,迅速平卧,头和身体同时向另一侧转45°,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
五、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1.复位治疗:是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耳石所在的半规管不同,采用不同的复位手法。例如,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Epley复位法,外半规管耳石症常用Lempert复位法等。复位治疗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使耳石重新回到正常位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差异,在进行复位治疗时需要更加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患儿不适加重。
2.辅助治疗:在复位治疗后,患者可能仍有头晕等不适症状,可辅助使用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等,但主要还是以复位治疗为主。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可能合并的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评估,确保治疗安全。
六、耳石症的预防
1.避免头部外伤: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头部,避免头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因为头部外伤是导致耳石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老年人在行走时要注意路面状况,儿童在玩耍时要避免剧烈碰撞头部。
2.积极治疗内耳疾病:患有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内耳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诱发耳石症。例如,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规范治疗。
3.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时的头部保护。例如,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参加剧烈的头部容易受伤的运动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