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的病人会导致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发生是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因素以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皮肤干燥弹性降低,血管病变致足部血供不足,感染易侵入且难控制并形成恶性循环,老年、不良生活方式、长病程等进一步增加风险。
一、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损伤风险增加
1.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周围神经,尤其是感觉神经。感觉神经受损后,患者对足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例如无法感知足部的微小创伤、温度变化等。这使得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却不能及时察觉,比如足部被异物刺伤、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导致局部受压等情况,而由于感觉缺失不能及时做出反应进行处理,从而增加了足部损伤的风险。
2.自主神经病变的作用:自主神经病变也会影响足部。它会导致皮肤干燥、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皲裂,为细菌的入侵提供了通道。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还会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调节,使得足部皮肤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足部的抵抗力,增加了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几率,进而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足。
二、血管病变致使足部血供不足
1.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会使下肢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足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当足部血供不足时,组织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影响组织的修复和抗感染能力。例如,足部的伤口难以愈合,一旦出现损伤就容易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感染,进而引发糖尿病足。
2.微循环障碍:除了大血管的病变,糖尿病还会引起微循环障碍。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对于组织的营养交换和代谢废物排出至关重要。糖尿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会使足部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加重足部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得足部更容易出现溃疡、感染等问题,逐步发展为糖尿病足。
三、感染因素加速糖尿病足的发展
1.皮肤损伤后的感染:由于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和血管病变导致血供不足,足部容易出现各种损伤,如擦伤、烫伤、鸡眼等。而皮肤屏障功能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皮肤干燥等问题受到破坏,此时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足部组织。常见的引起足部感染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一旦发生,由于局部组织血供不足和抵抗力下降,感染难以控制,炎症会进一步加重足部的病变,促进糖尿病足的形成和发展。
2.感染的恶性循环:感染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炎症又会进一步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例如,炎症导致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缺血;炎症刺激神经,可能使原本已经受损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得足部的病变不断加重,最终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足,可能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等严重情况。
四、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协同作用
1.年龄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和神经病变的程度。而且老年人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足部损伤或感染,更难愈合,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足。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可能更高,血管病变也更为严重,同时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感染后的恢复能力较差。
2.生活方式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过紧、过窄或鞋底过硬的鞋子,会导致足部局部受压、摩擦增加,容易引起足部损伤。另外,不注意足部卫生,如不经常清洗足部、不修剪趾甲等,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体重较大,足部承受的压力增加,也更容易出现足部问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足。
3.病史因素: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程度往往更严重。如果患者在病程中没有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那么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会逐渐进展,足部出现病变的风险也会不断升高。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的患者,因为长期的高血糖等因素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