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什么引起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包括创伤性因素和非创伤性因素。创伤性因素有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脱位,前者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等影响坏死发生率,青少年和老年人情况不同,后者未及时正确处理会增加坏死风险且不同年龄段有差异;非创伤性因素包括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疗程及性别差异影响)、酒精滥用(影响脂肪代谢和血供)、某些疾病因素(血红蛋白病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减压病因高压环境气体变化栓塞血管),相关人群需密切关注或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一、创伤性因素
(一)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见创伤性原因。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骨折部位会损伤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如旋股内侧动脉等。据相关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与骨折类型、移位程度等因素相关,例如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由于骨折线损伤血管的程度更为严重,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明显高于经颈型等骨折类型。青少年发生股骨颈骨折后,因其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股骨头血运情况,而老年人由于血管本身存在一定退变等因素,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几率相对更高。
(二)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也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脱位会导致股骨头的血供受到影响,尤其是后脱位时,股骨头受到的损伤可能更易波及供应血管。有研究显示,髋关节脱位后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加。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髋关节脱位后,由于年龄相关的血管解剖及生理差异,其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和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髋关节脱位后相对成人可能有不同的血供恢复机制及坏死发生特点。
二、非创伤性因素
(一)糖皮质激素使用
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常见的非创伤性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原因。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股骨头血运,如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栓塞股骨头血管;还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研究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疗程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使用较大剂量、较长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时,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不同性别对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易感性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提示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受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密切监测股骨头情况,因为即使小剂量、短疗程使用也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本身存在基础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等。
(二)酒精滥用
酒精滥用也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非创伤性因素。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脂升高,脂肪在股骨头内沉积,进而影响血管供应;同时,酒精还可引起血管痉挛等,影响股骨头血供。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人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且饮食不健康、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更高。对于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意识到酒精对股骨头血运的不良影响,建议及时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风险。
(三)某些疾病因素
1.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患者,由于异常血红蛋白的存在,可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影响股骨头血供,从而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病患者,其发病机制略有不同,但最终都可导致股骨头血运障碍。对于患有血红蛋白病的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股骨头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供变化对股骨头的影响更为关键,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减压病:潜水员等从事高压环境作业的人群易发生减压病,进而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是因为在高压环境下,体内会溶解较多气体,当压力快速下降时,气体形成气泡,栓塞股骨头的血管,导致血供中断。不同年龄从事相关高压作业的人群,由于身体对压力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发生减压病及后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也有差异,年轻人群相对可能恢复能力稍强,但仍需重视预防减压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