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致病因素包括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创伤性因素有股骨颈骨折(头下型易致坏死,儿童及老年人风险不同)、髋关节脱位(不同年龄风险有别,儿童更高);非创伤性因素包括长期大量用糖皮质激素(不同人群风险不同,儿童更敏感)、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致风险升高,与量和时间相关)、某些疾病(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致风险高,儿童需关注;胰腺疾病可因脂肪栓塞致风险增加;高雪病因脂质蓄积致儿童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创伤性因素
1.股骨颈骨折: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骨折端会破坏股骨头的血供,尤其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极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这是因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主要依靠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股骨颈骨折可能会损伤这些血管的分支,使得股骨头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在儿童中,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相对较高,可能与儿童的骨骼血供特点以及骨折后的修复机制有关;对于老年人,本身骨骼血供就相对较差,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更易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会导致股骨头的血运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例如髋关节后脱位,强大的暴力会使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可能会造成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扭曲、受压甚至断裂,使得股骨头缺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发生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概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髋关节脱位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较成人更高,这与儿童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发育特点相关。
二、非创伤性因素
1.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重要非创伤性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脂肪细胞代谢紊乱,脂肪栓塞血管,同时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不同人群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不同,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相较于短期小剂量使用的人群,发生风险更高;在儿童中,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会明显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更高。
2.酒精滥用: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脂肪栓塞,阻塞股骨头的血管。同时,酒精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尤其是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一定量(如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显著升高。不同性别在酒精滥用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由于饮酒量相对较多等因素,发生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与饮酒的量和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
3.某些疾病因素
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患者,由于异常血红蛋白的存在,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和流变学特性,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倾向增加,进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并且血液黏稠度增加,这都不利于股骨头的血运维持,容易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儿童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会明显升高,需要密切关注。
胰腺疾病:胰腺炎等胰腺疾病可能通过诱发脂肪酶释放增加,导致脂肪栓塞血管,影响股骨头血供。胰腺疾病引起的机体代谢紊乱等因素会波及股骨头的血液供应系统,从而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的胰腺疾病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风险不同,成年人患有胰腺疾病后需要警惕该并发症的发生,而儿童胰腺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也需重视对股骨头血运的监测。
高雪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葡糖脑苷脂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骨组织中蓄积,会影响骨的正常结构和血供,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高雪病患者在儿童期发病较为常见,儿童期发病的高雪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骨骼系统的病变,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需要早期诊断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