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是如何发生的
尿潴留是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排出的状态,其发生涉及膀胱出口梗阻相关因素(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颈部梗阻)、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如神经源性因素、药物因素)及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因素、年龄因素、病史因素),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尿液排出受阻。
一、尿潴留的发生机制
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排出的状态,其发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一)膀胱出口梗阻相关因素
1.前列腺增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前列腺体积增大可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阻力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生,这是中老年男性发生尿潴留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0岁以上男性约半数有前列腺增生相关病理改变,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进一步升高,8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率可高达83%,增生的前列腺会不同程度地梗阻尿道,影响尿液排出。
2.尿道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尿道外伤(包括骑跨伤、骨盆骨折等导致的尿道损伤)、医源性因素(如长期留置导尿管、尿道手术等)。尿道外伤后若修复不当可形成瘢痕性尿道狭窄,导致尿道腔变窄,尿液通过受阻。例如,严重的尿道骑跨伤可能直接损伤尿道海绵体部,后续修复过程中容易形成狭窄,使尿液排出困难。医源性因素导致的尿道狭窄也较为常见,长期留置导尿管可能引起尿道黏膜损伤、感染,进而形成瘢痕导致狭窄。
3.膀胱颈部梗阻:某些病变可引起膀胱颈部肌肉、组织异常,导致梗阻。例如,膀胱颈部挛缩,可由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使膀胱颈部开口变小,尿液排出受阻。
(二)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相关因素
1.神经源性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等)、脊髓损伤、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影响排尿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或不协调。例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传导受阻,膀胱逼尿肌失去神经支配,可出现逼尿肌无反射,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脑血管意外患者若损伤了控制排尿的脑区,也可能出现排尿功能紊乱,引起尿潴留。
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影响支配膀胱逼尿肌的神经功能,导致逼尿肌收缩乏力。据统计,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中,约有50%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排尿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包括尿潴留等。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从而导致尿潴留。例如,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莨菪碱等),这类药物可抑制逼尿肌的收缩,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尿液排出困难。在临床应用中,若患者因病情需要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需密切关注排尿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
(三)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因素
饮水和排尿习惯:长期饮水过少或排尿不规律,可导致膀胱功能失调。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群,常常忽视正常的排尿需求,长时间憋尿,可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另外,大量饮酒也可能影响排尿,酒精具有利尿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干扰膀胱逼尿肌的正常功能,导致尿潴留发生。
运动过少:缺乏运动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力量减弱,尤其是老年人群,运动量减少会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增加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2.年龄因素
儿童:新生儿期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一些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可导致尿潴留,如后尿道瓣膜等。对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也可能影响排尿功能,导致尿潴留。例如,脊髓发育异常的儿童可能出现排尿控制障碍。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容易发生尿道感染,进而引起尿道狭窄或膀胱颈部梗阻,增加尿潴留的发生几率。同时,老年女性的膀胱逼尿肌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导致收缩无力。
老年男性:如前所述,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病情可能逐渐加重。
3.病史因素:既往有泌尿系统手术史、泌尿系统感染史等患者,发生尿潴留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有膀胱手术史的患者可能出现膀胱瘢痕形成、膀胱颈部粘连等情况,影响尿液排出;反复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可能导致尿道或膀胱颈部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起梗阻,导致尿潴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