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咋办
妊娠期糖尿病需在妊娠24-28周用75gOGTT筛查,有高危因素更应重视,通过饮食(合理控热量、营养均衡)、运动(选合适方式、时间频率)、血糖监测(自我监测、动态监测)管理,血糖不达标可考虑胰岛素治疗,要定期产检、胎儿监护,不同特殊人群需针对性管理,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管理以确保母婴健康。
一、妊娠期糖尿病的定义与筛查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只要有一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GDM。年龄较大(≥35岁)、肥胖(孕前体重指数BMI≥24)、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更应重视筛查。
二、饮食管理
1.热量摄入: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合理计算热量。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中晚期每日热量摄入约为2000-2400千卡;肥胖孕妇则需要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每周体重增长0.5kg左右为宜。例如,可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但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替代精制谷物。
2.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均衡摄入。蛋白质可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日摄入量约70-90g;脂肪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多吃蔬菜,每日摄入量应在500g左右,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水果应选择低升糖指数的,如苹果、梨等,且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300g。
三、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实施的运动,每日可进行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帮助孕妇保持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增强核心肌群力量,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体式;游泳是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大多数孕妇,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运动时间与频率: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2小时,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可有效降低血糖。运动频率一般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散到每日进行。
四、血糖监测
1.自我监测:孕妇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一般建议在空腹、餐后2小时进行血糖监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4.4-6.7mmol/L。可以使用家用血糖监测仪,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每天监测的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指导确定。
2.动态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有特殊情况的孕妇,可考虑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它能更全面地了解孕妇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五、药物治疗(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妊娠期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且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六、孕期管理与随访
1.定期产检:孕妇需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除了常规的产检项目外,还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等。一般每2-4周进行一次产检,通过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的大小、羊水情况等。
2.胎儿监护:自妊娠32周起,应每周进行一次无应激试验(NST),监测胎儿的胎心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对于病情较重的孕妇,可能需要提前住院监测,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
七、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年龄较大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血糖控制难度可能增加,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循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等管理措施,并且要加强对胎儿情况的密切监测;肥胖孕妇在饮食管理时要更加精准地控制热量摄入,运动时要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方式,避免因肥胖相关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要提高警惕,严格按照筛查和管理流程进行,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及时干预。总之,每个孕妇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管理妊娠期糖尿病,以确保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