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有用吗
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通过拉开椎间隙等机制改善症状的作用,适用病情较轻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禁忌脊髓型、严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椎不稳定患者,实施时要注意重量、时间、姿势,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牵引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等因素导致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牵引是通过力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椎间隙拉开,椎间孔扩大,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研究表明,适当的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改善疼痛、麻木等症状。例如,有临床研究显示,牵引能够使部分患者的神经根受压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进而缓解相关症状。
二、牵引的适用情况
1.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初次发病、症状相对较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牵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一般来说,病程较短、神经根受压不严重的患者,通过适当的牵引治疗,有较大可能使症状得到缓解。比如一些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轻度神经根受压,出现颈部疼痛伴上肢轻度麻木的患者,在经过规范牵引后症状能有所减轻。
2.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患者本人拒绝手术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牵引可以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一些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无法承受手术创伤的患者,牵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根受压状况。
三、牵引的禁忌情况
1.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已经受到明显压迫,牵引可能会加重脊髓的损伤,因此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般不建议进行牵引治疗。这类患者通常会有四肢乏力、行走不稳等更严重的脊髓受压表现,牵引可能导致脊髓进一步受损,引发严重后果。
2.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严重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牵引可能会影响椎动脉的血供,导致脑部供血进一步减少,引起头晕等症状加重。这类患者本身就存在椎动脉受压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牵引不当可能会使病情恶化。
3.颈椎不稳定患者:颈椎不稳定的患者,如存在严重的颈椎骨折、脱位未复位等情况,牵引可能会导致颈椎不稳定加重,引发更严重的脊髓、神经损伤等问题。例如一些颈椎外伤后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患者,牵引需要非常谨慎,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四、牵引的正确实施要点
1.牵引重量和时间:牵引的重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从较轻的重量开始,如3-5公斤,然后逐渐调整。牵引时间也需要合理控制,每次牵引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要根据患者牵引后的反应来调整重量和时间,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比如刚开始牵引时,患者可能会有颈部轻度牵拉感,如果出现明显疼痛或不适,需要及时调整重量和时间。
2.牵引姿势:牵引姿势一般有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等。坐位牵引时患者需端坐,头部保持相对正直或根据病情调整适当的前屈角度;卧位牵引时患者平卧,头部处于适当的牵引位置。要确保牵引姿势正确,以保证牵引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坐位牵引时,要让患者的颈部处于舒适且符合牵引要求的位置,不能歪斜,否则可能影响牵引对神经根的减压效果。
五、特殊人群牵引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罕见,且儿童颈椎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牵引风险较高,一般不建议儿童进行牵引治疗。如果儿童有颈部相关不适,应首先考虑非牵引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适当的颈部制动、康复锻炼等,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处理对儿童颈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时要更加谨慎。牵引重量不宜过重,牵引时间也不宜过长,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者牵引后的反应。因为老年患者骨质较疏松,过重或过长时间的牵引可能导致颈椎进一步损伤或加重骨质疏松相关问题。同时,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牵引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
3.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女性进行牵引治疗需要特别谨慎。一般不首先推荐牵引治疗,如果确实需要牵引,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和受益后,由专业医生在严格控制牵引重量、时间和姿势的情况下进行,并且要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避免因牵引导致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