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股骨颈骨折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牵引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骨折或身体差不能耐受手术者,需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卧床休息用于稳定性骨折且身体不适合其他治疗者,要加强护理。手术治疗中,内固定手术有空心钉内固定,适用于年轻新鲜骨折患者;动力髋螺钉适用于股骨颈基底或经颈型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年龄大、移位明显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双侧病变、对功能要求高者。此外,针对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治疗时需考虑其特殊情况,如儿童要保护骨骺,老年人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孕妇要考虑胎儿安全,患有基础疾病者要控制基础病以促进骨折治疗与康复。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或嵌入型骨折,以及年龄过大、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通过牵引可缓解疼痛、矫正骨折移位、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持续牵引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卧床休息,期间要注意预防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的患者在牵引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身体各器官功能变化,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卧床休息:对于一些稳定性骨折且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其他治疗的情况,可采取卧床休息。卧床时应保持正确的体位,如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骨折部位受压和移位。但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卧床期间要加强护理,包括定期翻身、拍背、按摩下肢等。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防止因骨折卧床导致病情加重。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手术
空心钉内固定:这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对骨折周围血运破坏少等优点。适用于年轻患者的新鲜骨折,尤其是GardenⅠ、Ⅱ型骨折。术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但术后仍需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内固定失效。
动力髋螺钉(DHS):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骨折或经颈型骨折。DHS能够提供较好的固定强度,允许骨折部位有一定的微动,促进骨折愈合。然而,该手术对骨折的复位要求较高,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老年患者若选择此手术,需评估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一般大于65岁)、骨折移位明显、难以通过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该手术可以早期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人工股骨头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后期可能需要进行翻修手术。老年患者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外伤,以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时间。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双侧髋关节病变、预期寿命较长、对髋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更为合适。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更好地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高、费用相对较高。患者在术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术后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少见,但治疗方法与成人不同。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要尽量保护骨骺,避免影响骨骼生长。非手术治疗时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发育情况,手术治疗则需选择对骨骺影响较小的方式。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手术治疗虽能早期恢复活动,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评估。术后要加强护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促进康复。
3.孕妇:孕妇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情况较为特殊,治疗时要考虑胎儿的安全。非手术治疗相对较为安全,但要注意孕妇的舒适度和营养需求。若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需多学科协作,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麻醉和手术方式。
4.患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差,且易发生感染,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评估心脏功能能否耐受手术和长期卧床带来的影响,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参与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