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怎么检查出来
肝性脑病的诊断涉及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要了解基础肝病、诱因等;体格检查关注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状态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氨、肝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诱发电位包括视觉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异常;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可发现脑部改变协助诊断,不同年龄患者各检查有相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基础肝病情况,如是否有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病史,了解近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大量放腹水、感染等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肝性脑病诱因可能不同,儿童肝性脑病多与遗传代谢性肝病等相关,成人则常见于肝硬化等基础肝病;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差异,但不同性别基础肝病发生率可能有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上要了解患者近期饮食情况,高蛋白饮食可能诱发肝性脑病;病史中需关注患者既往肝性脑病发作情况等。通过全面的病史采集能初步推测患者是否存在肝性脑病的可能。
2.体格检查: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扑翼样震颤,这是肝性脑病较为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之一;检查患者的肌张力、腱反射等情况,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改变;还需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根据意识障碍程度初步判断肝性脑病的分期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氨测定: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之一,肝脏对氨的代谢障碍是导致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动脉血氨正常值为20-60μmol/L,静脉血氨较动脉血氨高50%-100%。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常明显升高,一般超过59μmol/L,但需注意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并非完全平行,不过血氨升高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患者血氨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儿童血氨正常范围相对成人可能稍低等。
2.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肝硬化等基础肝病患者常存在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功能严重受损会影响肝脏对各种物质的代谢功能,进而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例如,白蛋白降低会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多种生理功能,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相关。
3.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肝性脑病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性碱中毒等,低钾性碱中毒可促使NH?透过血-脑屏障,诱发肝性脑病。需检查血钾、血钠、血氯等电解质水平以及血气分析了解酸碱平衡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电解质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更需关注电解质平衡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等的影响,如有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以利于肝性脑病的防治。
三、脑电图检查
脑电图检查对肝性脑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会出现特征性改变,在肝性脑病前驱期脑电图可正常,随着病情进展,脑电图逐渐出现异常,表现为节律变慢等。不同阶段的肝性脑病脑电图改变有不同特点,通过脑电图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肝性脑病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对于儿童患者脑电图检查也能提供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相关信息。
四、诱发电位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VEP):通过视觉刺激来测定大脑皮层视觉传导通路的电位变化,肝性脑病患者VEP可出现潜伏期延长等改变,能早期发现大脑功能的异常,尤其对于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视觉诱发电位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儿童的视觉诱发电位特点需依据儿童正常参考值来判断。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听觉传导通路从内耳感受器到脑干相关结构的电位变化,肝性脑病患者BAEP也可出现异常,如波潜伏期延长等,有助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有一定意义。
五、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或MRI检查:头部CT检查可发现部分肝性脑病患者有脑水肿等改变,MRI检查比CT更能早期发现肝性脑病患者脑部的细微结构变化,如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脑回变窄、脑沟变宽、胼胝体压部T1加权像高信号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头部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可能因年龄相关的生理结构差异而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特别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通过头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其他颅内病变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协助诊断肝性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