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粘连性中耳炎
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传音结构等发生纤维性粘连的疾病,病因有炎症、手术、外伤等,病理改变是中耳结构逐步纤维粘连,临床表现有听力减退、耳鸣、耳闷胀感,诊断靠病史、耳部检查等,治疗有保守和手术,儿童和成人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
1.炎症因素
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是常见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持续刺激中耳组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引发粘连。例如,儿童时期患急性中耳炎后,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咽鼓管相对短、宽、直,更易发生炎症蔓延,增加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病风险。成人若患有慢性中耳炎,长期的炎症状态也会促使粘连形成。
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也可导致粘连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时中耳内长期有积液,积液中的纤维蛋白等成分逐渐增多,刺激中耳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粘连。
2.手术因素
中耳手术,如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操作可能损伤中耳结构,术后创面容易形成纤维粘连。例如,在鼓室成形术中,若手术过程中对听小骨周围组织处理不当,或术后局部炎症反应较重,都可能导致听小骨与周围组织粘连,影响听力传导。
3.其他因素
头部外伤导致中耳结构受损,也可能引发粘连性中耳炎。外伤造成中耳出血、组织损伤,后续修复过程中易形成纤维粘连。
二、病理改变
中耳内的黏膜、骨膜及骨质发生病理变化。早期可能是中耳黏膜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增厚,有炎性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增生,可累及鼓膜、听小骨、鼓室壁等结构。听小骨之间、听小骨与鼓岬、鼓膜之间均可发生粘连,严重时听小骨固定,活动度丧失,影响声音的传导。
三、临床表现
1.听力减退
多为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不一。患者可感觉听声音模糊,尤其是在言语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听不清对方说话内容的情况。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如叫其名字没有及时回应等。
2.耳鸣
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可为低调或高调的嗡嗡声等。耳鸣的发生与中耳粘连导致的中耳内环境改变以及听力传导障碍等因素有关。
3.耳闷胀感
患者常感觉耳朵有闷塞感,如同耳朵被堵住一样。这是由于中耳粘连影响了中耳的正常通气和传音功能,导致中耳内压力改变所致。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耳部疾病史,包括是否有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史,是否有中耳手术史、头部外伤史等。例如,询问患者儿童时期是否经常患中耳炎,以及患病的治疗情况等。
2.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增厚、浑浊,活动度降低,有时可看到鼓膜与鼓岬之间有粘连的条索状结构。
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显示传导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检查可发现鼓室导抗图异常,如A型曲线变为As型曲线等,提示中耳传音结构有粘连导致的阻抗增加。
颞骨CT检查:可清晰显示中耳内结构,如听小骨是否有粘连、移位,鼓室壁是否有纤维粘连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对于早期粘连较轻的患者,可尝试保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中耳炎症,可使用抗生素(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但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控制中耳的感染情况。同时,可使用黏液促排剂等药物,促进中耳积液的排出,改善中耳通气。
2.手术治疗
当粘连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分离粘连组织,恢复中耳传音结构的正常解剖关系和功能。例如,可进行鼓膜粘连松解术、听小骨粘连松解术等。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可能出现再次粘连等情况,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粘连性中耳炎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中耳结构相对脆弱。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听力,积极治疗原发的中耳炎症,避免炎症迁延不愈导致粘连加重。同时,儿童配合度相对较差,在进行耳部检查和治疗时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2.成人患者
成人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综合考虑其生活方式等因素。如果患者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建议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和中耳黏膜,不利于中耳炎症的控制和粘连的恢复。同时,成人患者在术后要注意休息,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定期复查,观察中耳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