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骨折怎么处理
耻骨骨折分为多种类型,急性期需评估病情并制动休息;保守治疗包括合适固定和康复锻炼;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和方式;还需预防处理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总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以促进恢复。
一、耻骨骨折的分类
耻骨骨折可分为耻骨上支骨折、耻骨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骨折在处理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原则有共通之处。
二、急性期处理
1.评估病情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评估是否合并有其他部位的损伤,例如是否合并骨盆其他部位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对于有明显腹痛、血尿等情况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腹腔脏器损伤或尿道损伤等并发症。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特点,评估时要特别注意骨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仔细检查肢体活动、感觉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神经血管损伤。
2.制动休息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加重。卧床时可采取平卧位,必要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保持骨盆的相对稳定。对于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儿童患者卧床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骨折部位受到不必要的压力,同时要鼓励患儿适当进行肢体的非骨折部位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三、保守治疗
1.固定方法
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耻骨骨折,可采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骨盆兜带要合适,确保能够均匀地悬吊骨盆,限制骨盆的活动。在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防止兜带压迫皮肤引起压疮。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固定时要更加小心,避免过度牵引导致骨折进一步移位或其他并发症。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可塑性强,一般不采用过度牵引的方法,多采用轻柔的固定方式,并且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骨骼发育情况。
2.康复锻炼
在骨折固定后,患者可逐渐进行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足背屈伸、股四头肌收缩等肌肉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随着骨折的愈合,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范围,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要根据其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以不影响骨折愈合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为原则,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协助患儿进行适当的锻炼,避免因锻炼不当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耻骨骨折出现明显移位,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如耻骨联合分离超过2.5cm,或合并有尿道、膀胱等重要脏器损伤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此外,对于开放性耻骨骨折,也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清创和骨折固定。
对于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能够耐受手术,且存在明显影响骨盆稳定性的骨折情况,也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儿童患者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或骨折严重影响骨盆发育等特殊情况下才考虑手术,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尽量减少对儿童骨骼生长板等的影响。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复位并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以恢复骨盆的正常结构和稳定性。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儿童患者手术时要选择对骨骼损伤小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鼓励其深呼吸、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可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
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家长要协助患儿变换体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泌尿系统感染
对于合并有尿道损伤的患者,要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管和进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同时要观察尿液的颜色、量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儿童患者使用尿管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尿管,加强尿管护理,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3.压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对于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可使用减压贴等保护。
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护理,定时更换体位,避免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