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诱因
肝性脑病的诱因包括氮负荷过重(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致血氨升高)、肝脏功能严重减退(如肝硬化失代偿期、重症肝炎致代谢解毒能力下降)、门体分流相关因素(如外科门体分流手术、自然门体分流致毒性物质直接入体循环)、感染(如全身性感染、肠道感染致产氨增多或屏障受损)、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钾性碱中毒、低血钠等干扰功能)、其他诱因(如大量放腹水、使用镇静催眠药等加重负担或影响中枢)。
一、氮负荷过重
1.上消化道出血: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等含氮物质,使血氨升高,从而诱发肝性脑病。例如,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容易出现肝性脑病相关症状。
2.高蛋白饮食: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会导致肠道产氨增加。因为蛋白质在肠道内经细菌分解产生氨,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其肝脏对氨的代谢能力下降,高蛋白饮食会使血氨水平显著升高,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肝功能较差的患者若不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食用较多肉类、蛋类等高蛋白质食物后,可能引发肝性脑病。
二、肝脏功能严重减退
1.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时,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大幅下降。正常情况下,肝脏可以将氨转化为尿素等无毒物质排出体外,但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细胞大量受损,这种代谢功能严重受限,使得血氨等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进而诱发肝性脑病。例如,很多慢性乙肝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容易反复出现肝性脑病发作。
2.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坏死,肝脏的解毒、代谢等功能严重受损。其对氨等有害物质的清除能力急剧降低,使得体内氨等毒性物质堆积,引发肝性脑病。如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常并发肝性脑病。
三、门体分流相关因素
1.外科门体分流手术:进行过外科门体分流手术的患者,门静脉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肠道产生的氨等毒性物质未经肝脏充分代谢就进入体循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容易诱发肝性脑病。比如因门静脉高压症接受门体分流手术的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肝性脑病发生风险。
2.自然门体分流:部分肝硬化患者存在自然形成的门体分流,肠道吸收的氨等物质不经过肝脏代谢而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氨升高,引发肝性脑病。例如,一些门静脉高压严重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存在较多的自然门体分流通道。
四、感染
1.全身性感染:当机体发生全身性感染时,如肺炎、腹膜炎等,细菌繁殖代谢会产生大量毒素,一方面加重肝脏的负担,另一方面感染导致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组织分解增加,产氨增多,同时感染还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从而诱发肝性脑病。比如,老年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更容易出现肝性脑病发作。
2.肠道感染:肠道是产氨的主要场所,肠道感染时,肠道细菌大量繁殖,产氨增加,同时肠道感染还可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氨等物质更容易进入血液循环,进而诱发肝性脑病。例如,长期卧床的肝硬化患者发生肠道感染后,肝性脑病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五、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1.低钾性碱中毒:低钾血症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内氢离子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外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发生碱中毒。而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氢减少,排氨增多,同时血液中的氨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氨中毒,诱发肝性脑病。比如,肝硬化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或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低钾血症时,若同时发生碱中毒,就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2.低血钠等其他电解质紊乱: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也会影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可能影响肝脏的代谢等功能,从而增加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例如,严重低血钠的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几率会升高。
六、其他诱因
1.大量放腹水:大量放腹水会导致腹腔内压力骤降,门静脉系统淤血加重,肝脏血供进一步减少,同时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容易诱发肝性脑病。比如,肝硬化腹水患者一次性大量放腹水后,可能很快出现肝性脑病相关症状。
2.镇静催眠药、麻醉药使用: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并且这些药物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诱发肝性脑病。例如,有肝硬化基础的患者使用苯二氮?类镇静药后,容易出现肝性脑病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