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尿潴留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诱导排尿(听流水声、热敷、按摩)和导尿术(间歇性导尿、留置导尿);药物治疗中α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潴留但需考虑基础疾病,拟胆碱能药物可兴奋膀胱逼尿肌促排尿但有禁忌证;手术治疗有前列腺增生手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需评估全身情况)和膀胱造瘘术(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经尿道手术效果不佳者,需注意造瘘口护理)
一、非药物治疗方法
1.诱导排尿
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让患者听水龙头流水声,部分患者可因此产生尿意而排尿。这是基于人体的神经反射机制,流水声作为一种外界刺激,能激发排尿相关神经反射。
热敷:用温热的毛巾等敷于下腹部膀胱区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助于排尿。对于因寒冷刺激等导致膀胱括约肌紧张引起的尿潴留有一定帮助,其原理是温热刺激能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和神经功能。
按摩:按摩下腹部,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可帮助刺激膀胱收缩。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操作,通过机械刺激促进膀胱肌肉的活动,进而促进排尿。
2.导尿术
间歇性导尿: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的患者。对于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定期进行间歇性导尿可以帮助管理尿液,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原理是通过定期排空膀胱,维持膀胱的正常容量和压力,避免长期尿潴留对膀胱和肾脏造成损害。
留置导尿:在紧急情况下,如急性尿潴留患者无法自行排尿时,可进行留置导尿。但留置导尿需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定期更换尿袋等。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定期进行尿常规等检查,因为长期留置导尿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二、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
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潴留,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从而缓解排尿困难。例如某些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阻断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平滑肌张力,减轻尿道阻力,使尿液顺利排出。但在使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对于有严重低血压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压进一步下降。对于老年男性患者,若有前列腺增生相关尿潴留,在使用药物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血压、心功能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2.拟胆碱能药物
氯化氨甲酰甲胆碱等拟胆碱能药物可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排尿。它通过激动膀胱逼尿肌的胆碱能受体,增强逼尿肌的收缩力,从而帮助排尿。但这类药物有一定的禁忌证,如机械性肠梗阻、哮喘患者等禁用,因为它可能会加重肠梗阻症状或诱发哮喘发作。对于有胃肠道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要详细询问病史,评估用药风险。例如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拟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有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后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所以在用药前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手术治疗
1.前列腺增生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于前列腺增生严重导致尿潴留的患者,TURP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通过电切镜经尿道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解除尿道梗阻,恢复排尿通畅。该手术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且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但对于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等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能不适用。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考虑手术治疗时,需要全面评估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会随着患者全身状况的下降而增加。
2.膀胱造瘘术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经尿道手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膀胱造瘘术。通过手术在膀胱上造瘘,将尿液引流到体外。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期尿潴留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解除梗阻的患者。例如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由于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长期尿潴留,膀胱造瘘术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尿液引流方式。但膀胱造瘘术后需要注意造瘘口的护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患者自身来说,需要注意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造瘘袋等,同时要避免造瘘管的扭曲、堵塞等情况,这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或自我护理能力较差的患者,需要家属的协助和更多的护理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