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的区别
急性咽炎与慢性咽炎在定义与病因、症状表现、病程及转归、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急性咽炎起病急,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及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病程短,对症或抗感染治疗多可痊愈;慢性咽炎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由多种局部和全身因素引发,需消除致病因素并综合治疗,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1.急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多累及咽部淋巴组织,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单独发生,也可继发于急性鼻炎。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也可引起,另外,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理化因素刺激也可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过度用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劳累、受凉等)时易发病。
2.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病因较为复杂,局部因素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导致脓性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发慢性咽炎,一般成年人发病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者更易罹患。
二、症状表现差异
1.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随后疼痛,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如为细菌感染引起,可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急性充血、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等。
2.慢性咽炎:症状多样,常有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患者常频繁清嗓,晨起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伴少量黏痰,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黏膜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咽侧索肿大等。
三、病程及转归差异
1.急性咽炎:病程相对较短,一般经及时适当治疗,数天内可痊愈,若治疗不彻底或致病因素持续存在,可转为慢性咽炎。
2.慢性咽炎:病程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较难完全根治,一般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可控制症状,但易因诱发因素再次出现不适。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差异
1.急性咽炎:主要根据病史(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典型症状(起病急、咽部疼痛等)及检查(咽部黏膜急性充血等)即可诊断,需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的前驱症状相鉴别,这些传染病除咽部症状外,还有各自典型的全身表现及特征性皮疹等。
2.慢性咽炎:主要依据病史(长期局部或全身不良因素影响)、症状(咽部慢性不适症状)及检查(咽部慢性炎症表现)来诊断,需与咽部早期肿瘤相鉴别,如咽喉癌等,通过喉镜等检查可明确区分,咽喉癌患者除咽部症状外,还可能有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进行性加重等表现,喉镜下可见异常新生物等。
五、治疗原则差异
1.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休息等,可含服含片缓解咽部不适;细菌感染引起的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等。
2.慢性咽炎:首先需消除致病因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治疗全身疾病等,局部可使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一般不轻易使用抗生素,因为慢性咽炎并非细菌感染的持续存在导致的常规炎症需要长期用抗生素治疗,若有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进行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但需谨慎选择,充分评估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急性咽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急性咽炎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要及时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等措施,同时注意保证儿童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因咽部疼痛影响进食导致脱水等情况。
2.老年慢性咽炎:老年人常伴有全身各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在治疗慢性咽炎时需更加关注全身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药物及措施时要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人吞咽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在使用含片等时要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
3.妊娠期女性咽炎患者:急性咽炎时要谨慎选择药物,尽量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局部含漱等对症处理;慢性咽炎时要注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因为妊娠期用药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