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能量供应要保证充足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300-400g;急性期1-2天禁食蛋白质,慢性期非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且优先选植物蛋白;适量摄入植物油,每日约50-60g;保证充足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并注意矿物质平衡;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日5-6餐,进食速度要慢,细嚼慢咽。
肝性脑病患者饮食需从多方面进行调整,能量供应要保证充足碳水化合物摄入,每日300-400g;急性期1-2天禁食蛋白质,慢性期非急性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且优先选植物蛋白;适量摄入植物油,每日约50-60g;保证充足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并注意矿物质平衡;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日5-6餐,进食速度要慢,细嚼慢咽。
一、能量供应
1.碳水化合物摄入:肝性脑病病人应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宜为300~400g。碳水化合物是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主要能源物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从而降低血氨生成。例如,可选择大米、面粉等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其易消化吸收,能稳定地为机体提供能量。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更要确保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摄入,以满足其基础代谢及生长所需能量,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大米、面条等食物的摄入量。
二、蛋白质摄入
1.急性期蛋白质限制:急性肝性脑病患者发病初期1~2天内应禁食蛋白质,给予葡萄糖保证供应能量。因为此时患者肝脏对蛋白质的代谢能力大幅下降,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等含氮物质易导致血氨升高,加重肝性脑病症状。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急性期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及代谢储备能力相对较弱,更要严格遵循急性期蛋白质禁食的要求,可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方式维持能量供应。
2.慢性期蛋白质调整:慢性肝性脑病非急性期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宜为0.8~1.0g/(kg·d)。应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含支链氨基酸较多,且能增加排便量,有利于氨的排出。对于老年肝性脑病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选择植物蛋白时,要注意烹饪方式,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情况准确计算蛋白质的摄入量,确保既满足机体需求又不加重肝脏负担。
三、脂肪摄入
1.脂肪类型选择:肝性脑病病人应适量摄入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如橄榄油、玉米油等,每日脂肪摄入量约为50~60g。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且相对易消化。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肝性脑病患者,在选择脂肪时要更加谨慎,需根据其血脂水平等情况适当调整植物油的摄入量,避免因脂肪摄入过多加重脂质代谢紊乱等问题。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
1.维生素摄入: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摄入,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等作用。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如菠菜富含维生素B族等多种营养素,橙子富含维生素C。对于儿童肝性脑病患者,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等问题,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咀嚼能力适当调整蔬菜和水果的食用形式,如将蔬菜制成菜泥、水果制成果泥等。
2.矿物质摄入:注意钾、钠等矿物质的平衡摄入。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电解质检查结果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有低血钾情况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含钾丰富的食物摄入,如香蕉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等。老年肝性脑病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可能减退,在矿物质摄入调整时更要谨慎,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调整。
五、饮食方式
1.少食多餐:肝性脑病病人宜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每日可分为5~6餐。这样可以减轻肝脏的消化负担,避免一次进食过多蛋白质等物质导致血氨升高。对于小儿肝性脑病患者,由于其胃容量较小,少食多餐的方式更有助于其消化吸收,且能保证能量的持续供应,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和食欲情况合理安排每餐的进食量。
2.进食速度:进食时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的负担,对于肝性脑病患者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有一定帮助。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进食速度,避免因进食过快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