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该怎么办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依靠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不同年龄评估重点不同;非药物干预有观察等待和改善生活方式等;药物治疗有局限性;手术指征为出现严重呼吸道梗阻等情况,方式有腺样体切除术,术后需注意护理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学龄女性儿童、有基础病史患儿各有注意事项
一、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诊断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症状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症状方面常见有鼻塞、流涕、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等情况。体格检查时医生会通过间接鼻咽镜等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或鼻咽部CT等可清晰显示腺样体的增生程度及堵塞后鼻孔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评估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可能更关注因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呼吸不畅对喂养的影响,而学龄儿童则更注重对学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观察等待: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呼吸和生长发育的患儿,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因为部分儿童的腺样体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在6-7岁后逐渐萎缩)而自行缓解。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症状变化及腺样体的变化情况。例如对于3-5岁的儿童,若只是轻度鼻塞,无明显睡眠打鼾等严重表现,可先观察,每1-3个月复诊一次。
2.改善生活方式
鼻腔护理:对于有流涕等症状的患儿,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每天1-2次。这有助于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改善鼻塞症状。不同年龄的儿童可选择合适的鼻腔冲洗器具,如幼儿可使用婴儿专用的鼻腔喷雾器,年长儿可使用鼻腔冲洗壶。
避免过敏原接触:如果患儿合并过敏性鼻炎,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如使用防螨床垫、窗帘等,减少过敏原暴露。对于明确过敏原的患儿,还可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考虑患儿年龄因素,一般5岁以上患儿可考虑该治疗方式。
三、药物干预的局限性及适用情况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伴随症状进行对症处理。例如,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出现鼻痒、打喷嚏等症状的患儿,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但需谨慎选择,考虑儿童年龄因素,一般2岁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可以减轻鼻腔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对于有感染因素的情况,如合并细菌感染导致脓涕等,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不过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腺样体肥大的问题,且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所以需谨慎使用,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四、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注意事项
1.手术指征:当腺样体肥大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如出现身材矮小、智力发育受影响等);或者引起反复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儿睡眠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且身高增长缓慢,经评估腺样体肥大是主要病因时,应及时手术。
2.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手术多采用腺样体切除术,可选择内镜下切除等方式。术后需要注意鼻腔护理,继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鼻腔分泌物积聚,预防感染。同时要关注患儿的饮食,术后短期内给予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伤口。对于不同年龄患儿的术后恢复情况需密切观察,婴幼儿术后要注意呼吸情况,防止鼻腔分泌物堵塞气道;学龄儿童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术后1-2周可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需定期复诊观察创面愈合及恢复情况。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腺样体肥大时,由于其气道较窄,更容易出现呼吸不畅,喂养时可能会出现拒食、呛奶等情况。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睡眠时可适当调整体位,如侧卧位,有助于减轻气道堵塞。同时,观察等待期间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如体重、身高增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2.学龄女性儿童:在考虑手术等治疗方式时,除了关注疾病本身外,还需考虑手术对未来生长发育、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要与患儿及家长充分沟通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给予心理支持,缓解家长和患儿的焦虑情绪。
3.有基础病史的患儿:如果患儿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在评估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方案时需格外谨慎。例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可能需要在心脏科等多学科协作下制定治疗方案,以确保患儿安全。



